南红玛瑙品鉴网

新会陈非侬:粤剧名旦与教育者的双面人生

10-24

谈近代粤剧者,莫不知有马师曾,谈马师曾者莫不知有陈非侬。盖马师曾其最红时所演出之《佳偶兵戎》《贼王子》《斩龙遇仙记》《苦凤莺怜》,其搭挡之花旦,即陈非侬。陈非侬还有另一身份,是一九六〇年代与萧芳芳齐名的粤语片女明星陈宝珠的养父。陈宝珠原名何佩勤,家中有十六个兄弟姊妹,她排行第八,四岁时因家境贫困,被双亲送给陈非侬和宫粉红夫妇收养,改名陈宝珠。

■蔡登山


陈非侬(1899-1984),原名景廉,广东新会人。父亲陈伯寅秀才出身,民初任职政界。景廉八岁,入广州岭南学校读小学,自幼醉心戏剧。一九〇七年参加校内的话剧(文明戏)的演出。一九一〇年升入岭南中学部,课余参加广州第一个白话剧团“民乐社”,其间演出剧目有《妇道苦》《杀子报》,因为表演出色,有“神童”之称。后由谢伯英介绍,冯自由监誓,加入同盟会,由冯自由带往会见孙中山,奉命与范展鹏组织戏剧团体宣传革命。

陈非侬

陈景廉读至预科第一年,父亲命他跟舅父关子善往香港学做生意,任南北行“敬和行”记账员,旋兼“融融”俱乐部管数。在香港结识了“琳琅幻境”白话剧社一班朋友,并参加其活动,后该社停办,乃转参加“钟声慈善社”。当时“钟声慈善社”音乐部有著名音乐演奏家吕文成、何大傻、丘鹤俦、何柳堂、沈允升、尹自重、钱大叔、宋三、蔡子锐、林粹甫、陈庶宗、梁渔舫、冯维祺、司徒文晖等。一九二二年奉命与范展鹏组织“南天化宇”白话剧社,为革命活动作宣传。

一九二四年,广东报界前辈黄鲁逸(1869-1926)组建“甲子优天影”剧团,陈景廉加入为社员,以演新编改良粤剧《自由女炸弹迫婚》饰演自由女,维妙维肖,因而成名。此时,小武靓元亨组“永寿年”班,并由南洋来港物色人才,陈景廉得编剧冯显洲推荐,接受了靓元亨的邀请,到南洋参加“永寿年”。他在随班赴新加坡途中,为了避开父亲的反对,决定改名为陈非侬。他说:“想来想去,想出叫做陈非侬,因为粉墨登场,演的已不是我,所以叫做非侬。又因我演的是旦角,旧时女人自称叫侬,我认为改做‘非侬’,很是适合”。

在“永寿年”第一次职业性演出就是与胡津霖合编的《李师师》,并由“花旦王”千里驹、白驹荣主演,而陈非侬则以“新剧家”名义参加演出。该剧不甚叫座,公余随班中前辈二花面大牛应、武旦新白蛇森学演粤剧,又得退休名伶仙花旺授以“推车”艺术。后来,因为陈非侬在《仁贵回窑》一剧中,饰演柳金花,表现出众,深受靓元亨赏识并正式收为徒弟,与表弟马师曾同时在星洲香江大酒楼举行盛大拜师礼。还向当时粤剧名伶利庆红、大眼钱、何细杞、蛇公成等习艺。后来京剧女伶十三旦到星洲演出,陈非侬又向她请教,学得了舞长绸和演《虹霓关》一剧中的双枪对打等技艺。习艺之余,他曾与马师曾、冯显洲将“优天影”演过之谐剧《激坏半个老豆》《孤寒种转性》《跛大少娶二分》(二分即再醮妇)等改为正式粤剧演出。他与武生新白菜合演《百里奚会妻》,与武生公爷创合演《卖狗肉养亲》,与丑生蛇仔礼合演《仗义还妻》,与马师曾拍档演出《孤寒种转性》《古怪公婆》等,都大获好评。终于,他能够成为“永寿年”的“担纲”花旦大印。又与靓元亨、马师曾等演出《海盗名流》《虎口情鸳》《三气周瑜》,一时名闻遐迩。

马师曾与陈非侬(左)

一九二五年,“永寿年”解散后,陈非侬应华昌公司之聘回到香港,与薛觉先组“梨园乐”戏班,以文武生靓少华为班主。演出的著名剧目有《大红袍》《红楼梦》《西厢记》《玉梨魂》《战地鸳鸯》《绿林红粉》等,一时大收旺台之效,与以丑生马师曾为台柱之“人寿年”分庭抗礼。至薛觉先离开“梨园乐”后,陈非侬改与靓少凤拍档,合演的剧目有《夏金桂》《宝蟾进酒》《梁祝恨史》,名噪一时。更被邀请往上海“新舞台”演出。并应邀在薛觉先导演兼主演的《浪蝶》(女主角唐雪卿)中客串收账员一角。在沪时得到鸳鸯蝴蝶派小说家严独鹤的介绍,结识了“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返回广州后,与马师曾、林超群、曾三多、靓少华、陈铁英、李瑞清加入由广州海珠戏院院主兼《国华报》社长刘荫荪所组“大罗天”班。所公演之第一出戏为由马师曾、陈非侬、陈天纵三人改编自西片《八达城之盗》的《贼王子》,轰动省港,红极一时。“大罗天”的名剧还有《蛇头苗》《女状师》《红玫瑰》《花蝴蝶》《璇宫艳史》《傻佬拜寿》《赢得青楼薄幸名》等。

《危城鹣鲽》戏单

在“大罗天”两年,因马师曾在广州演出时涉及桃色纠纷,在海珠戏院门前被炸伤足,为免波及,遂告退出。于是陈非侬与靓少凤、曾三多、金枝叶等另组“钧天乐”剧团,开锣戏为《乐奏钧天》,名剧有:《文太后》《鸳鸯剑》《宝蟾进酒》《三十年苦命女郎》,他自言《文太后》《三十年苦命女郎》,为毕生演过最满意的剧目。

陈非侬演出《危城鹣鲽》

一九三一年,“钧天乐”合股人吴国英因病去世,由陈非侬独资经营,自任班主,改班名为“新春秋”,所演首本戏《危城鹣鲽》,脍炙人口,逢演必“爆棚”(满座)。次年到上海演出,与京剧名旦杨月楼、短打武生刘汉臣结为兄弟,返穗后改京剧《轰天雷》为粤剧,亦成首本剧之一。

一九三四年应香港太平戏院院主源杏翘之邀,与马师曾合作重组“大罗天”剧团,因马主张改良粤剧,配真景,不用弦索,减少锣鼓、做手,所公演之第一出改良粤剧为《龙城飞将》,继之以《粉墨状元》,两剧之男女主角,都由年轻演到老,开粤剧之先河。但此次的改良并不为大众所欢迎,于是被迫改演《佳偶兵戎》等传统名剧。一九三五年自组“非侬剧团”,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缅甸、香港、澳门等地演出了不少名剧,还拍过电影和灌制了不少唱片。同年,香港高升戏院总经理吕维周发起,由立法局非官守议员、大律师罗文锦爵士(港绅何东爵士的女婿)在立法局向港督兼立法局主席贝璐爵士,请求取消禁止男女伶人同班禁令,港督准其所请,下令解禁,一时男女同班之风大盛,马师曾和谭兰卿拍档,薛觉先也与上海妹拍档演出,女花旦从此抬头,而男花旦渐受淘汰,陈非侬之景况不如从前。

一九三七年抗战军兴,陈非侬率剧团赴越南巡回演出,后继往泰国、马来亚、缅甸登台演戏,在马来阿皮亚能时,遇到粤剧男花旦肖丽章(原名古锦文,1879-1968)走后流落异乡之女花旦班底,其中包括宫粉红(本名姚是君,1911-2010)。

她出身自戏剧世家,入行后,白驹荣(白雪仙父亲)在她十多岁时为她取艺名为“宫粉红”。陈非侬加以援手,予以收容,其后陈非侬于马来亚布先演出时病倒,宫粉红衣不解带,朝夕悉心照料,病愈后两人在马来亚怡保结婚。陈非侬由缅甸折返庇能后,不幸被汽车撞倒,入院治疗数月,出院后至越南休养一年。

陈宝珠与母亲宫粉红

一九四一年,何东爵士的介弟何甘棠来电邀其返港与白玉堂登台演出,返港后,与白玉堂组“孔雀屏”班,首演《孔雀开屏》一剧。同年底日军占港,他不愿做“顺民”,率剧团历尽艰辛返回内地,前往肇庆、梧州、新兴、台山、阳江、高州各地演出,反映抗暴内容的戏剧。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退出剧坛,回广东新会外海定居。

一九四九年陈非侬挈眷定居香港,由于男花旦不再吃香,无法复出,幸得郑耀之助,在港岛石塘咀一楼宇以教粤剧为生,学员有许卿卿等人。后迁南里街,学员有白露明等人。

陈非侬与名伶吴君丽

一九五二年,获友人资助,陈非侬在东区铜锣湾怡和街扩充成立“非侬粤剧学院”(后改名“香江粤剧学院”,由陈非侬独资经营),学院内设有一小舞台,分个别班及集体班,又每年加设免费班。该学院成立二十余年,曾举行多次周年纪念演出,历届学员有南红、红豆子、李宝莹、郑帼宝、吴君丽、卢允树、卢允贤、周嘉华、李凤、吴千枫、关婉芬、吴雁玲、陈宝珠、张宝之等人,尝与郑帼宝、郑国玺合演《三娘教子》,与关婉芬合演《西蓬击掌》,与周嘉华合演《拷红》等名剧。

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陈非侬以“新春秋”为班牌,在高升大戏院上演《玉蟾蜍》《樊梨花》《十三妹大闹能仁寺》等剧目。演罢高升台期,四月中旬再拉箱到普庆戏院。演员有卢启光、白龙珠、半日安、麦先声、梁飞燕等。年近花甲的陈非侬,在“声”“色”方面皆不能和年青全盛时期相比,只可以“艺”来说服观众。于是所演剧本,皆把唱曲删减,以梆簧、白榄、板眼等替代,尽量以做功取胜。例如《十三妹大闹能仁寺》,陈非侬饰十三妹,扎脚表演打和尚排场。

陈宝珠、陈非侬在机场合影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陈非侬领导“一枝梅”剧团再度登台,阵容有麦炳荣、凤凰女、陈燕棠、李宝伦等演员,演出《危城鹣鲽》《荆轲忠烈传》《杨八妹取金刀》等。《危城鹣鲽》全剧分八场,以陈非侬舞剑一场,最为著名。剧情说云萝公主是前朝遗孤,被杜鹃国王养育长大。云萝及后长得亭亭玉立,杜鹃国王利用云萝美色,挑拨邻国感情,令紫薇王子与鸡爪国王兵戎相见。云萝受到紫薇王子与鸡爪国王的追求,最终她答允了紫薇的求婚。闻知此事,鸡爪国王大怒,率兵围城。为解危城之困,云萝答允孤身过城一夜。此举令紫薇王子误会云萝失节,致使剧情渐转曲折。紫薇险些杀了云萝,后来两人误会冰释,和好如初。最终紫薇王子与鸡爪国王联手对付杜鹃国王。陈非侬每次演出,必让大批弟子登台,以使吸取舞台经验。其中较为突出的学员是吴君丽,她在剧中饰云萝的宫女春莺,在第一场,便跟前辈麦炳荣大演对手戏。而在《荆轲忠烈传》,吴君丽饰燕国储妃,占了不少戏份。麦炳荣饰荆轲,陈非侬饰荆母。陈非侬果然慧眼识人,两年后,吴君丽领导“丽声剧团”,在艺坛大放异彩。

一九五五年,陈非侬出任香港西区妇女福利会的“闺秀剧团”导师。同年,他将首本戏《危城鹣鲽》搬上银幕,与麦炳荣、少新权、罗家权、曾云仙等合力演出。此片除了是香港仅有的一部由男花旦主演的戏曲电影外,更是陈非侬首次上银幕,实为珍贵的艺术资料。

陈宝珠与父亲陈非侬

陈非侬又与吕奇、陈宝珠等合演时装粤语片《娘惹之恋》。一九五六年“闺秀剧团”义演《唐宫绮梦》,一九五七年演出《红楼梦》,一九五八年,与白玉堂、罗家权、李香琴、郑帼宝、麦先声等组粤剧团到台湾演出。

一九五九年“闺秀剧团”演出《六国封相》《黛玉葬花》《西蓬击掌》《霸王别姬》,仍由陈非侬负责指导。

一九六三年“闺秀剧团”演出《王昭君之别母进宫》《霸王别虞姬》《危城鹣鲽》。

左起:李小龙与陈宝珠、陈非侬、岳华合影于1972年。

一九七五年,陈非侬已七十七岁,年事日高,退出教学工作,“香江粤剧学院”交由他的堂弟陈景澄继续主理;惟退而不休,仍参加《华侨日报》历年筹募贫童助学筹款义演兼粤剧指导,又经常至业余粤曲团体演唱古腔古曲,晚年倡议设“香港粤剧促进会”,以复兴粤剧,计划内设粤剧资料室、粤剧艺员训练班、粤剧推广部。由于年事已高,他不再参与表演,把戏剧生涯和经验撰写成书,于一九七九年十月开始刊登于第六十九期的《大成》杂志,由他口述,余慕云笔录,老吉(沈吉诚)参订,内分戏剧生涯、教学生涯、粤剧艺术生涯、粤剧艺坛见闻四部分,至一九八二年一月在《大成》杂志第九十八期登载完毕。《粤剧六十年》全文十余万言,有单行本刊行。二〇〇七年曾再版,并由伍永仲教授和陈泽蕾博士加注。另有《粤剧的源流和历史》,皆成为粤剧历史的宝贵资料。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八日,陈非侬因肺癌病逝香港养和医院,享年八十六岁。粤剧界人士非常崇敬他,有挽联曰:

想当年凤眼娥眉,莲步蛮腰,饮誉沪滨,名传七府,数北地胭脂、南朝金粉,旖旎度新声,扑朔迷离,非侬莫属;

看今朝银须白发,乐天知命,寄情海角,艺授香江,耽东阁琴书、西楼风月,氍毹倡义演,依然丰韵,舍尔其谁?!

陈非侬自走班以来,曾与薛觉先、马师曾、曾三多、靓少凤、梁醒波、徐柳仙、金枝叶等合作,他在粤剧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有扎实的幼功,丰富了旦角的表演艺术,唱腔音色柔润甜美,行腔大方,演花旦行当他既能演雍容华贵、娉婷出众的少妇,又能演落落大方、侠骨柔肠的少女。更难得的是他的表演细腻动人,善演苦情戏。他不但善于表演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唱功上也字清腔圆,抑扬顿挫,曲尽其妙。他的念白功夫尤其独到,往往在“打引”上场后,几句诗白,便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戏行中人给以“打引侬”美号。他不但擅演文场戏,兼擅武场戏,既有扎实的南派武功基础,还带头引进京剧的北派武功来增强表演艺术效果。在一九三〇年代初期,他曾以重金礼聘北派武师南下传授,这对于后来粤剧糅合南北派应用的做法有一定的影响。

李龙和妹妹李凤在香江粤剧学院,跟随陈非侬(中)学艺

陈非侬的演唱艺术力求切合人物的感情而不过分追求新奇纤巧,做功表情从塑造角色出发,从不孤立地卖弄技巧,表演人物,刻画入微,他的念白吐字清晰,富有音乐感。他的表演艺术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在省港巨型戏班的著名男花旦中,陈非侬与千家驹、肖丽章齐名,戏班老板争出重金礼聘,年薪高达白银四万元。陈非侬是粤剧老一辈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从事教学生涯,二十多年来培育了不少粤剧学生,其中较有成就的就有李宝莹、郑帼宝、吴君丽、南红等人。

■作者简介

蔡登山

台湾著名文史作家,曾任电影公司营销部总经理及出版社副总编辑,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1993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乾、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

著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声色晚清》《一生两世》《多少往事堪重数》《情义与隙末》等数十本作品。

来源|晶报APP

编辑:陈建国

翡翠辨别好坏

翡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