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秋白茶的误解:从树叶般的外观到茶友的疑虑

08-1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阔别重逢,最是欢喜。

很久不见的朋友,终于得以暂时逃开她繁忙的工作,趁着假期,跑来村姑陈家蹭茶喝。

这不,好好一个俏丽佳人懒怠瘫软在沙发上,实力COS了葛大爷的名场景——“葛优躺”。

“好茶呢?我千里迢迢,一杯水都没喝到呢,好可怜啊!”一边瘫着,这位还不消停,奄奄一息地呼喊,端的是一个凄厉可怜,果真不负她读书时“戏精”的外号。

“来了来了,说得好像你平时有喝茶似的!”拿着一饼2017年的秋寿眉从茶室里走出来,语气带笑。

看见村姑陈手里的茶饼,朋友顿时鲤鱼打挺,端正了姿势,好奇地凑上前来。

展开棉纸,独属于秋寿眉的馥郁浓香瞬间溢散,沉香慢慢,药香淳和,立秋寿眉饼如今是喝一饼少一饼,平日里很少拿出来。

看清了茶饼的模样,没等村姑陈拿出茶针,她便瞪大了一双美目,语气颤抖。

“为什么叶片那么大?好像树叶哦!你是不是舍不得好茶,想糊弄我!”

顶开这位戏精的脑门,面不改色地撬茶冲泡,“你平时喝的是绿茶,这个是白茶,当然不一样,喝就知道了!”

果然,秋寿眉的成熟香气,如温泉般的汤感瞬间征服了心怀疑窦的朋友,见她抱着茶杯不放,就知道没猜错她的口味。

像树叶一般的秋白茶,藏着多少新入门的茶友对秋茶的误解?借着一杯秋寿眉,正好来破解这些谜一样的误会。

《2》

树叶一样的“粗枝大叶”——暗藏稠滑汤感

在这个人人都是外貌协会的年代,初遇秋白茶,谁都忍不住在心里嘀咕,“太像树叶了吧!”

确实,猛的一看,秋寿眉的模样生得是粗枝大叶,貌若张飞。

跟白毫银针的幼嫩可爱,和白牡丹的隽秀相比,寿眉已经远远不如,再加上秋寿眉的梗叶比春寿眉还要粗大几分,这样的外表,让人看了直发怵。

面对这种对外貌的偏见,秋寿眉可以用歌曲唱出心声——“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须知,一杯白茶的汤感,由几种要素组成。一部分是白茶的水浸出物,另一部分则是白茶的白毫。

白茶的水浸出物中,有主鲜爽气息和清甜滋味的茶氨酸,也有主苦涩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还有主甜味的茶多糖、增加茶汤稠度的果胶类物质等等。

一杯好茶,需要茶叶的水浸出物比例完美,才能显示出它的美妙滋味。

而秋寿眉的汤感,在白茶水浸出物的完美比例基础上更进一步,它的淳和茶汤,正是藏在秋寿眉被嫌弃的粗枝大叶下的秘密。

“粗枝”,这看似碍眼的茶梗存在,其实在白茶树的生长过程中,帮助吸收到的养分和水分都供给给叶片,担任着传输营养的重任。

故而寿眉的茶梗内部,储存着大量果胶和可溶性糖物质。

秋季,休养了一夏的茶树孕育芽叶,茶梗的内含物质比春季时更加丰厚,茶多糖和果胶的含量也愈多。

“大叶”,是因为秋日较为灿烂的阳光,让张开散热的叶片表面长出一层“保护膜”——果胶。

如此一来,“粗枝大叶”中,其实饱含着增添茶汤甜蜜和稠度的茶多糖。

在这双重提升下,秋寿眉中多出来的茶多糖物质,降低了茶汤的苦涩味,与茶叶中的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茶汤回甘绵柔,淳厚甜润。

原本汤感便足够迷人的白茶,秋寿眉用“粗枝大叶”给予了锦上添花的功效,足以将秋寿眉白毫较少的遗憾掩去,将这淳和滋味化为自己的标志。

不要被它的粗犷吓到,靠近它,才知道它的温柔。

《3》

树叶一样的斑斓花色——暗藏成熟茶香

当外貌协会的茶友挑剔完秋寿眉的梗叶后,秋寿眉斑斓的外衣,也成为了他们挑刺的新对象。

“黄黄绿绿的,比春茶难看多了。”

刚为自己的梗叶洗清冤屈的秋寿眉瞬间再中一枪,但,秋寿眉的斑斓色彩,当真不堪么?

当然不是!倒不如说,秋寿眉的色彩,其实点明了它的香气基调——成熟。

看见春白茶的浅绿外表,不用凑近,便知道春白茶身上应该是鲜爽清新的香气,那时春季,春白茶的茶氨酸含量正处巅峰,连着茶香,也是清爽优雅,隽秀迷人。

而过了白露时节,秋意降临,夏季漫长的酷热结束,白茶树迎来了昼夜温差较大的成长好时候。

同样是成长的季节,秋季到底不是春天,较为充足的日晒,改变了秋寿眉的外衣,也改变了芽叶原本深绿浅绿的基调,叶片中的叶绿素比例降低,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相对比较稳定,成为了叶片的主色调。

故而墨绿和黄褐色爬上了秋寿眉的叶片,枯黄和微褐的色彩作为秋寿眉外衣的点缀。

但秋寿眉外表斑斓,却不代表它的香气会有缺失,反而更进一步,让白茶的香气更加澎湃。

秋季,拥有不冷不热的温度,暖燥的阳光,帮助茶树积累着养分,眼前采摘而下的秋寿眉茶青,日光萎凋时感受的亦是独属于秋季的暖阳。

这般制成的秋寿眉,打着秋天的烙印。

储藏在秋寿眉叶片中的茶多糖和果胶物质,悄然改变了白茶的爽鲜香气,而粗大茶梗和叶片,帮助秋寿眉挽留了更多的芳香醇类物质,为白茶平添了几分属于成熟谷物才有的迷人甜香。

这样色彩斑斓的秋寿眉色彩,正是白茶茶香更迭的最好证明。

从春茶到秋茶,秋寿眉鲜爽的气息变弱,花香和甜香却从那斑斓的叶片中徐徐冒出,混杂着草药的鲜香,在白茶的所有品类中,秋寿眉是刚入门的茶友最容易喝懂的。

秋寿眉的香气迷人丰腴,比鲜爽更多浓郁,花香草药香更加昂扬,让人如何不爱?

当你了解秋寿眉的颜色,再次看向它斑斓的外衣,便能预见它成熟茶香的热烈气息,斑斓外貌,只是过眼浮云。

《4》

树叶一样的普通?——暗藏严格的采摘标准、完善的工艺

对于某些茶友而言,秋寿眉的原罪不在于梗叶色彩,而是它的存在完全不符合他们内心对高档茶叶的标准——嫩叶。

在这些茶友眼中,好的茶叶,只取嫩叶。

于是以一芽三叶的茶青作为原料的寿眉,完全就跟树叶一样普通,“不上档次。“

但品质优秀的秋寿眉,是严格的采摘标准和完善的工艺下诞生的。

“普通”?是对秋寿眉天大的误会。

寿眉的采摘制作,完全是按照国标的要求进行的,必须以茶树嫩梢的一芽三叶或四叶作为采摘标准,经过萎凋,烘干,达到国家要求的干度——8.5%以下,如此制成的白茶,才能称之为寿眉。

秋寿眉遵循着这样的采摘标准,多一叶,寿眉的品级都会跌落,沦为真正的树叶。

另外,完善的工艺,更是秋寿眉点石成金的重要步骤。

萎凋,尤其是日光萎凋,对秋寿眉的茶香滋味有着强大的帮助。

用心的制茶师傅,将茶青薄薄地摊晾在水筛上,需要一片一片均匀薄摊,以能见到水筛底部的厚薄程度最佳,这是为了保证叶片不受渥堆,保护茶青的品质。

阳光的不同光波,能促进茶青中含氮化合物的生成,芳樟醇氧化,增加了茉莉酮等物质,秋寿眉的清鲜芬芳在阳光下成熟,再难遮掩。

阳光中的不同的光子,还会改变光合产物在茶青中的分配比例。

根据陶汉之和吴庆东学者的研究,蓝紫光促进氨基酸的合成,水浸出物的含量增多,这些成分对茶多酚合成有抑制的作用,抑制了苦涩,促成了鲜爽清润,秋寿眉的茶汤,因此更多柔情,稠滑淳和。

烘干的步骤,帮助秋寿眉画上完美的句号,只有温火慢烘达到8.5%以下的干度,秋寿眉才经得起长期储存。

只有经过这一道道精心而严谨的步骤,秋寿眉才得以诞生,用“树叶”来称呼它,不仅辜负了茶青,更是否定了制茶师傅的努力。

秋寿眉像树叶一样普通?

或许更为普通的是茶友们的“以貌取茶”,使得秋寿眉常年蒙受误会,平添哀怨。

《5》

以貌取茶?要不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前这饼斑斓的秋寿眉,正是对“树叶”误解的最好驳斥。

打开棉纸,属于秋寿眉的干燥暖香缓缓逸散,恍惚之间与秋季果实的甜香重叠,有刚入秋时草木林地散发出来的燥暖,也有收获季节果实的温馨和丰美。

成熟、悠远,确实是秋天才有的曼妙风情。

藏在这香气中的秋天不是萧索的,也不是寒凉的,而是闪闪发亮,仿佛一个金色童话一般的秋日。

这些都是春白茶没有的香气基调。

小小的一饼秋寿眉,储存了满满的秋季回忆,沸水冲泡,这香气便借着蒸腾的水汽,席卷一室,铺满一小茶杯。

汤面稠滑如胶,仿佛将香气牢牢锁紧在如镜的茶汤下,但只要一凑近,茶香霎时席卷,草木的香气和浅淡药香,香醇微甜。

闭上眼,啜饮茶汤,轻松和温暖的喜悦从味蕾传到大脑。

感官是互通的,感受这杯秋寿眉,浮现脑海的画面是秋日金灿灿的阳光,那些闪烁的光芒,唤醒了对秋季太姥山的全部记忆。

茶园边冒开的桂花树,点缀了这秋寿眉的甜香尾调;踩在秋日草地上的成熟谷物香气,化成了这秋寿眉茶汤的清润滋味;滚落在秋季茶树上的暖阳,赋予这秋寿眉蜜饯般的细腻绵香。

春华秋实,都是大自然的最好馈赠。

如果因为秋寿眉的外表“普通”,而拒绝了秋日的美好,怎能对得起这杯融汇了秋意的白茶?

《6》

秋寿眉,常年受着“和树叶差别不大”的误解。

可外表并不是它所愿,观察它的枝叶色彩,都是它在秋日里生长加工储存的轨迹。

当你了解白茶的季节,你会懂得,这叶片中隐藏的是怎样成熟的茶香。

当你了解白茶的工艺,你会懂得,那粗枝大叶下隐藏的是怎样的淳和茶汤,温柔满溢。

季节给植物留下了烙印,这烙印并不是缺陷,反而是一种最佳证明——证明它的优秀成长、证明它完善的工艺。

放下对秋寿眉的误解吧!

错解分歧拂耳过, 心开下日笑还来。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玉的好坏怎么鉴别

紫水晶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