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画」皮:艺术的魔力

11-02

石皮,指次生寿山石原料在流水或矿物质侵润过程中所自然形成的皮壳。一般来说,带皮的寿山石往往有特别的珍贵之处。

石皮在田黄、牛蛋石等独石中常见,芙蓉、汶洋等矿产石也存在石皮。如果石皮外观致密细润,可推断内里质地一般不错。

林金元作 银包金田黄石踏雪寻梅摆件 福建东南2014秋拍释出

寿山石皮种类极多,有以厚、薄分之的;有以多层、单层分别的;有或松、或绵、或柔、或脆的;还有透明的、半透的与不透明的。

在颜色上,石皮也分黄、白、黑、灰诸色。如白心黄皮的称为金包银,反之则是银包金。黑色的则称为乌鸦皮,灰色的被叫作“棺材灰”,更硬的叫铁锈皮等。

林荣基作 乌鸦皮田黄石《花神薄意雕件》 福建东南2011春拍释出

石皮形成的原因并不复杂。而由于所形成的地表沉积环境不同,所受的侵润不同,形成的石皮质色也有所差别。

以最著名的独石——田黄为例,据《寿山夜话》的说明:

“下坂白沙滩挖出的多为银裹金田黄石,埋在黄沙土中的田黄石多挂黄皮,而沉睡在黑泥土中者‘近墨者黑’,多挂黑皮,主要出于中坂水田的底下。”

郭祥雄作 银包金旗降石螭龙方章 福建东南2014秋拍释出

寿山石丰富的石皮质色也延伸出了独一无二的雕刻艺术

在石皮上雕刻,有薄意与浅浮雕之分别。二者都近画理,浅浮雕比薄意略厚一些,若是一起使用,被称为薄意高浮雕。

浅浮雕是从玉器雕刻中发展过来的,而薄意则是独属于寿山石雕的专有名词。

郭子伯作 芙蓉晶石《荷塘清趣薄意方章》 福建东南2011秋拍释出

清初,周尚均已开始在印台四周使用浅浮雕锦褥纹和环边不断纹,这是薄意的先河。之后西门潘玉茂继承其遗法,到了清朝末年,同出一脉的林清卿才使薄意正式成型。

薄意利用了石皮与石肉在肌理与色彩上的差异,利用石皮的去留形成轻微隆起与凹陷。其中色层的深浅、明暗,可达到文人画的效果。

山水台阁,虫鱼花鸟,尽可呈现其上,视之仿若天然文彩,宏微俱妙。

陈子奋刻 田黄石云纹方章 福建东南2014秋拍释出

然而石皮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备受重视的,有一个从纯净到天然的审美转变。

在明清诸多关于田黄石的记载中,和石皮有关的明确记载就很少。在清代陈亮伯《说田石》一文中,仅有一句关于石皮的模糊记录:

“梧冈之夥王姓……先后售余田黄石数十方,内有三方,红如色珀,而有一面晕出黄肝色,似玉之有皮者,其华腴鲜润,亦为数十年来所罕见。”

清 田黄冻石 素章 福建东南2017春拍释出

可见在明清时期石皮并不为人所重,石皮雕刻更会被目之为“雕虫小技”。观察保存至今的明清田黄作品,都很少留有石皮的。

这和当时不关注耗材率,只看“纯净”与否有关。然而自从寿山石资源越来越珍贵,薄意这一雕刻技法又应运诞生,石皮雕刻便登上了大雅之堂。

田黄石原石 福建东南2015春拍释出

如今,石皮也成为了鉴别石种与真假的重要依据。尤其是田黄,其石皮往往是收藏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造假也往往从石皮下手。或涂抹颜色;或以胶水调和石粉,如常见的以牛蛋石石皮磨成粉,用胶水混合之后假冒田黄石皮;还有浸药高温高压后再经打磨等手段。

在《聊斋志异》里,有妖画人皮以冒充美人。而如今这类伪造石皮、以次充好的造假事件,可为今日的“画皮”怪谈。

此类假石皮疏松浑浊,如粉如蜡,无法施刀。一经抚摸或油养,纹理就会消泯不见。对于资深的藏家来说,实难鱼目混珠。

郑世斌刻银包金旗降《清心》雅玩 福建东南2021秋拍释出

石皮虽然重要,但也并非唯一的鉴定标准。它依然主要在薄意、浮雕等审美创作中发挥作用,此“画”便非彼“画”也。

小小一张石皮,却有着大学问,亦考验着人的真功夫。

庐山云雾茶

兰州黄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