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榄雕大师如何看待机雕时代的到来?

05-05

周汉军在工作室创作榄雕新作品


广州增城一带自古盛产乌榄,此榄核大而仁小,适合雕刻,孕育了广州榄雕这门精妙的民间手工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几经沉浮,在市场冲击下,榄雕工艺濒临失传没落。近年间在传统工艺复苏的大好形势带动下,榄雕重回大众视野并不断创新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批量生产的榄雕工艺品已陆续走向市场,这会否对传统手工榄雕造成冲击?机器榄雕和手工榄雕如何区分……

带着疑问,我们特邀请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增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级非遗项目广州榄雕(增城)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汉军,为我们一一解答。


01

什么是榄雕机雕?


周汉军介绍,雕刻橄榄核的机器叫“电脑数码控制雕刻机”,俗称“数控机”。这种机器通过更换不同的刀具可以雕刻木材、石材等。目前主要广泛应用于榄雕,玉雕中。

“数控机”操作简单,只需要把雕刻的图案通过电脑导入控制软件,然后选择刀具,系统会自动计算路径(路径:编程软件根据所选的刀具计算出的刀具运动轨迹)后输出路径文件。


“数控机”制作榄雕过程


把输出的路径文件导入雕刻机控制软件,然后仿真运行,确定无误后就可以开始加工了。


“数控机”榄雕产品


02

机雕和手工的区别


周汉军创作新作品《增城挂绿》


周汉军介绍,榄雕机雕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机雕,就像复制印刷;第二种是机雕后手修,可掩盖大部分机雕痕迹,常有此类产品当做手工榄雕流入市场,坑骗文玩爱好者。

作为一名外行,榄核手工和机雕应如何区分?周汉军从以下几点带领我们初窥门径。


① 榄核大小

橄榄核尺寸在2.0以上或者1.3以下属于饱满稀有核,产量较少,原料价格也相对较高,一般手工采用的比较多。


机雕作品(图源网络)


而机器雕刻从成本考虑,一般选用1.3至2.0之间的原料较多。


② 榄雕整体


上图为机雕作品


纯机雕作品受限于模版,因此失去了一些手工特有的灵气与变化。机雕榄雕造型很难达到镂空的效果,且造型规整、核质较差、题材局限


③ 榄雕细节

机雕是通过数控车床直上直下的刻针雕刻出来的,雕刻过程中会产生机雕竖纹,特别是在大面积的空白处,能明显看到许多密集、排列整齐的毛孔状机雕痕迹,即机雕纹。


上图为机雕作品


人物五官也是区别机雕和手工榄雕的关键。机器不能根据原核的材质量身定做,五官刻画不够深入,三庭两眼平整且浮于表面,缺少神韵。


周汉军作品《天真烂漫猪八戒》


相较机雕榄雕作品的表情呆板,手雕作品表情自然生动,眼睛、鼻子、下巴更加立体,衣褶等细节雕刻更具神韵。


03

机雕产品最终会取代手工作品?



机器批量生产的榄雕产品已经充斥市场,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廉,对传统手工榄雕造成了一定冲击。

对此,周汉军认为这要辩证看待。他认为,榄雕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手工榄雕作品的灵气、创作的故事内涵是机雕作品无法做到的,人的智慧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因此并不担心手工榄雕最终会被取代。


周汉军作品《多福多寿》


对于机雕作品,周汉军认为,虽然机雕榄雕作品只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但机雕榄雕作品顺应了市场需求,成本低,效率高,比如企业送礼需要大量榄雕作品,机雕作品就派上用场了。

“榄雕复兴需要顺应市场潮流,才能活跃于大众视野,机雕大批量生产榄雕作品,也是传播渠道的拓展,更多榄雕上的增城故事就走出去了。”周汉军强调,榄雕发展要推陈出新,在现代科技和传统结合中发展传承,但更要守住初心,他坚决反对机雕手修作品混作手工雕刻作品出售此类欺诈行为。

米黄玉

玉石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