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玛瑙:被忽视的宝石与其文化意义

10-19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对玉石文化充满热爱,特别是玛瑙。

自古以来,玛瑙就被誉为稀世珍宝,与和田玉、珍珠等稀有珠宝齐名,更是佛家七宝之一。

然而,时至今日,有人认为玛瑙已经过时,甚至有人说玛瑙都是骗人的。

那么,玛瑙是否还值得我们去追求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玛瑙的基本概述。

从清末开始,由于大量的玛瑙矿藏被发现,加上加工工艺和运输、开采能力的不断进步,玛瑙价格一路下跌。改革开放后,大量进口玛瑙涌入市场,由于当时加工工艺粗糙,受利益驱使染色造假成风,大量低档染色玛瑙充斥市场,导致玛瑙价格进一步下跌。直到2007年,由于国内玛瑙矿藏开采濒临枯竭,进口玛瑙产地也因中国大量的玛瑙需求导致开采过度面临枯竭,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政府不得不实施限采或禁采,玛瑙价格才逐步止跌企稳。

这期间导致了玛瑙价格近百年的下跌,玛瑙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近代的玛瑙开采、加工活动在文革时期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步富裕起来,百姓有了休闲旅游的需求,旅游商品市场蓬勃发展。

玛瑙制品因物美价廉、色彩靓丽、品种丰富而在全国各地的旅游区大受欢迎,其中玛瑙切片市场需求巨大,当时的切片主要采用阜新当地价格低廉的玛瑙原石。

玛瑙切片工艺简单、成本低,农户可以在农闲时进行加工。从改革开放后至2008年是玛瑙切片加工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使用了大量阜新当地玛瑙和巴西进口玛瑙原石(后期以巴西玛瑙为主)。


当时的玛瑙原石容易出现天然图案,但由于当时的审美观念与现在有着巨大差距,导致玛瑙天然图案走入误区,几乎毁灭了这一珍稀品种。当时的加工户认为玛瑙染成红色、绿色等统一颜色是最美的易出售,而天然图案被认为是瑕疵,因其不易染色被当成残次料。

这种观念导致了玛瑙天然图案遭到毁灭性破坏。近些年,由于国内及巴西等地玛瑙资源枯竭,新开采的原石很少有漂亮天然图案出现,造成了后续玛瑙切片已经罕见象形图案。

切片加工工艺简单附加值低,因此利润空间较小。

虽然现在阜新玛瑙原石的价格已经飞涨到每克数元甚至几十元不等,但很多当地的加工户仍然不愿意从事切片加工。

近年来,由于原石和人工成本的上涨,导致玛瑙切片加工行业处于微利或无利状态。

在阜新及周边地区,从事切片加工的人数已经屈指可数。

在这种环境下,新开采的玛瑙能够切出象形图案的概率非常低,差不多相当于中大奖的概率。

现在能够看到的天然图案精品玛瑙,大多数是在过去切片加工高峰期偶然存世,没有经过染色或破坏的,数量非常稀少。

由于这些存世量稀少的精品玛瑙都是不可复制的孤品,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近代国内加工的玛瑙主产地为了保护资源实行了禁采或限采措施,导致很多玛瑙品种都已枯竭。因此,近些年加工的主要是进口玛瑙。

其中,巴西玛瑙的进口量最大,特点是质地细腻润泽,颜色丰富多彩,图案清晰过渡自然。

乌拉圭玛瑙相对进口量较小,由于乌拉圭玛瑙大部分黑灰底色较重,直接加工成饰品或装饰品后视觉效果不好,所以大多需要染色。

印度玛瑙进口的大多是水草玛瑙,由于其质地略显疏松内部多坑洞多包裹体,所以加工出的成品表面多不平,有天然坑洞。

马达加斯玛瑙是继巴西玛瑙之后又一进口量巨大、出现图案最多的玛瑙品种,其特点是多草花图案,尤其是最早进口的那批,大部分原石上都能找到草花图案,而且草花的颜色比较丰富变化很大。

阜新玛瑙众所周知是中国玛瑙的主产地,其玛瑙储量占全国储量的百分之六十。

玛瑙加工历史悠久,据出土考证已有八千多年历史。目前国内的玛瑙制品大部分出自此处。

阜新玛瑙的品种很多,有黑花玛瑙、黑红花玛瑙、水草玛瑙等等。

其特点是质地细腻、润度高、厚重感强、天然图案多、色彩丰富。

阜新玛瑙以其抛光后的光泽而著名,但由于前期过度开采,许多品种已经濒临枯竭。

因此,市场上很难看到阜新当地产的玛瑙。

战国红玛瑙,产自辽宁省北票地区,是一种红缟玛瑙。由于原石皮厚肉少皮质疏松,很多时候只能抠出些珠子,很少有大块玛瑙肉。优质的红缟玛瑙颜色鲜艳且红黄相间,颜色对比度极强,无论是做珠子还是俏色雕件都是上好的原料,再加上手感温润,很快就受到市场的追捧。从2011年初开始,其价格暴涨多倍,销量直线上升。

核雕工艺

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