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第二部分:书法教程——如何挑选纸笔墨砚

07-03

书法教程课程二:如何选择纸笔墨砚。

纸笔墨砚又称文房四宝,是我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性能,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文房四宝的不断改进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边讲讲纸笔墨砚的第一种:笔。

湖笔

唐风古法鸡距笔

概别言之,可分刚、柔和中性三类。上等的笔叫湖笔,它产于浙江湖州,今吴兴,因制作精良而著称, 湖笔起于宋元时期。兴盛于元、明清,超越宣笔而后来居上。还有一种制作精良的笔叫宣笔,它产于安徽的宣城泾县。宣笔制造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相传秦始皇时,蒙恬将军南伐楚之中山(泾县一带),始以免毫竹管为笔,称“秦笔”;隋开皇九年(809),改宛陵为宣城(今宣州市)后,“秦笔”亦改称为“宣笔”。

以笔毫用料分为鸡毫、羊毫、熊毫、鼠须(老鼠须)、狼毫(黄鼠狼毛)、紫毫(兔毛)、猪鬃和兼毫刚者用兔毫、鼠须、狼毫、熊毫、或猪鬃制造,柔者用鸡毫、羊毫、或狼羊毫兼制,中性者有五紫五羊、五狼五羊等,鸡毫最软,羊毫较软,优点是吸墨多,圆转如意,易显丰腴和多姿,缺点是笔毫无力,字体臃肿。熊毫较硬,狼毫次硬,紫毫最硬,优点是锋利劲峭缺点是易至瘠薄多角。兼毫半软半硬,刚柔折中,它是由两种以上的毛按比例制作而成,如五紫五羊、五狼五羊、七紫三羊、七狼三羊、三紫七羊、三狼七羊等相互配制,适宜于写中小楷,如书写大楷宜用鼠及猪鬃所制,而这种笔大多采用猪鬃、鼠须、马鬃、马尾等配制而成的笔叫作抓笔,这种笔一般都是木杆的。另外按锋的长短,毛笔可区分为长锋和短锋,长锋就是锋很长,笔腑很柔,驻墨多,一般来说宜写从、草书,短锋笔锋短,驻墨少,宜书楷、隶、篆书,但毛笔的选择因人而异,各类的毛笔各有特色,不可强求一律,熟知笔性,才能扬长避短,得心应手,至于笔杆材料,有名贵也有普通,均作装饰,与书写无关。但,现在好多笔在制作中加了尼龙,优点是笔毫有力,缺点是易磨损,不太建议买这种笔,要是练习写可以用,要是书法创作还是用较好的笔为宜。

再说说毛笔的选择,毛笔的选择一般注意尖、圆、齐、健这四个方面为质量,要求毛笔浑圆饱满,弹性适度,收拢成锋,挥洒自如,尖,是指笔锋尖锐,用后易复原,锋引部分很尖很细。齐,就是指笔锋润开之后,压平笔毫毛要齐平,它的顶部,也就是尖的部分散开之后,横向是一条直线,齐平如刷,这是齐。圆,是指笔肚饱满不空,运笔时不散,笔头呢丰满圆润,是一个规范的圆锥体,不偏不斜。键,是指笔毫有弹性运笔环转任意盘旋时,不管铺开收缩它都较迅速,有弹性;劲健有力,铺开、收拢的时候能够自然地恢复原状,一般的把它弯了以后,再放松它,能够自然地回去,有韧性,这是毛笔的尖圆齐健。

毛笔的尖圆齐健

新笔开的时候先用温水或冷水润开就可以了,勿用开水或较热的水。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最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一般小楷呢,发开笔头的二分之一,中楷发到发到三分之二就可以用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润笔,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数十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干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乾,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为止。所谓“干”,并非完全干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乾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乾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止,尽量不要放到笔套里,以免损坏笔毫。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以干燥为上。

这是书写工具之一毛笔。

下面谈谈写字的第二种工具,硬笔。

硬笔

硬笔是相对毛笔而言,通常我们见到的是钢笔、铅笔、油笔、粉笔、记号笔等等,还有我国古代的刻刀、竹笔木笔、荆笔、等等,硬笔使用方便,也便于携带,很多场合全代替了毛笔,而且在实用过程中呈现了一定的艺术性,那就是现在所谓的硬笔书法。钢笔和毛笔最大的不同,就是笔尖,一个是金属,一个是毫毛。还有一个区别就是钢笔书写时的变化没有毛笔书写时的变化丰富。

下边讲讲纸笔墨砚的第二种:纸。

宣纸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造出了纸,距离现在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汉朝以前,古人用竹简木绢帛呀来书写,由于竹简沉重,绢帛昂贵,,于是纸呀应用而生,初期的纸呀是用一般的飘絮呀或者什么薄的纤物织成的,到了东汉,蔡伦开始用橡皮、麻类、渔网等来造纸,就是把这些原料捣碎,浸泡在水里,再用筛子把它筛洗,捞出来,捞出一层薄膜纤维层,经过滤干燥,就变成了一层薄膜,也就是水纸。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用素心笔写在蝉茧纸上的,蝉茧纸就是用蝉茧的丝织成的纸。在元兴元年,公元四百零二年,朝廷宣布了用纸代简牍,废除了竹简。到了南北朝,纸取代了简牍绢帛。到了唐代,造纸业更加兴盛,原料越来越广,像大麻、亚麻藤等硬皮植物,以及青檀皮,青檀树的皮,都可以造纸,在诸多纸品当中,宣纸成为朝廷的贡品。五代和宋朝造纸业向高速发展,这个时期的纸洁白光滑,吸墨良好。到了元朝,发展了皮纸变化,皮纸是以韧皮纤维作原料制成的纸,这种纸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可供文书和书画用。到了明清是我国造纸的兴盛时期,品种多,工艺精,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书写软纸中,首先是宣纸,宣纸被称作纸中之王,它是以产于安徽宣城的泾县而得名。古书记载,宣纸,韧而能润,光而不滑,色白如霜,久不变色,折而不伤,耐腐耐驻,故有纸寿千年之称。宣纸是以青檀皮为主,配以稻草按古法沤料精制而成宣纸中的檀皮决定纸的韧性和拉力,其中稻草决定纸的绵软,两者参和出现一种独特的润墨性。檀皮多的为净皮,稻草多的为棉料。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熟宣,熟宣是加了明矾水处理过的,质地比较硬,比较脆,吸水性较差,不洇墨或少洇墨,适宜书写小字。生宣呢,是没有加矾水处理,这种纸,吸水性强,润墨性好,保持墨色的光泽,赋予墨用。一般生宣书写用,写意画用,熟宣绘画时工笔使用。半熟宣它介于熟宣和生宣之间能渗墨,但又不像生宣那么容易洇墨。

那么皮纸呢?主要是用麻和蝉茧作原料,这种纸纤维比较长,拉力也比较大,韧性强,质地粗,色泽上不如宣纸白,这种皮纸质量不是很好。其次就是毛边纸,毛边纸的主要原料是竹皮、竹叶,颜色是发黄的,纤维松散,韧性比较差,质地柔润,洇墨厉害,所以人们经常用作练习用。还有一种叫作元书纸,元书纸主要是用稻草做原料的,颜色也是泛黄的,质地比较粗,韧性差,吸水性强,比毛边纸还粗糙,一般都是作练习用的。所以经常练习可以用毛边纸呀、元书纸呀,甚至于报纸也不错。宣纸又分为单宣、双宣(两层)、三层宣、玉版宣(厚的)等,名称分为有黄斑的叫虎皮笺、洒金笺,印有瓦当图案的叫瓦当宣,以长短分为四尺宣、六尺宣甚至于更长。浙江的皮纸,北方的迁安桑皮纸也属宣纸一类,各有所长。从书写角度看,旧的陈年的纸优于新纸,而机械做的宣纸远不如手工做的的纸好,机械纸时间长了容易发黄,易碎,吸墨不强。而手工做的纸使用年代久,耐用,不变色。

下面说说第三种:墨。

李墨

我国墨的历史也很悠久,从十七世纪彩陶上的墨色图案看,古人以前就用墨了,不过,这种墨是天然的碳素颜料,,而人造墨大概始于战国时期,这从战国出土的竹简上的墨迹可以知道,五十年代湖北出土的秦墨,就是秦朝的墨,是块圆的墨碇,是岩石岩墨。我国的人造松烟墨始于汉代,就是把松枝烧起来,烧成烟把它聚起来。松烟墨是碳烟墨的一种,碳烟墨是将木头烧完后的木炭捣细过滤后加入制合剂。等到了晋朝就用胶来和这个墨了,质量又提高了一些。再到了唐代,唐代李廷圭他制造的墨名噪一时,他原本叫奚廷圭,后奚廷圭为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赐姓李,改名李廷圭,他的家族从洢水(在湖南)迁至歙州定居,因为李墨的产地在安徽,故有徽墨之称,徽墨也叫李墨。歙(shè)州,即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所辖地域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以及今浙江淳安县(隋朝以前)。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李墨坚如玉,色黑亮,有这么个说法,黄金易得,李墨难求,可见李墨之珍贵。

到了宋代,出了不少制墨专家,其中一位叫张遇,黟县人,他是油烟墨的创始人,以制“供御墨”而闻名于世。这种墨是用植物油、桐油烧烟制成的油墨,油烟墨黑而有光亮,也是高级墨。而他制的墨因加入了麝香、金箔而称为“龙香剂”,其配方一直相传至今,成为墨中极品。“张墨”为历代收藏家追求的瑰宝。其子张谷、孙张处厚都是一代名墨工。松烟墨和油烟墨这两者,松烟墨色微蓝宜玉书,油烟墨纯黑宜于画。松烟墨浓黑唯无光泽,油烟墨有光泽唯不浓黑。墨之品质能以色辩,紫光为上,黑色次之,青光又次之,以白光有胶者为最下。若以声音辩别,用物敲击清响者为上,其声重滞者为下,在砚台上磨时,其声细腻者为上,其声粗鲁者为下。另外还有一种是松烟墨和油烟墨的混合,这种墨色泽光亮,墨色浓重,写出的字神采焕发,有助于增强书法艺术的效果。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制造出了不用磨而直接使用的墨汁,方便实用,比较出名的是一得阁,它是墨汁中较好的一种,墨汁虽然方便,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墨汁的墨色和光泽的变化不如墨出来的墨汁好。

最后说说纸笔墨砚的第四个类别:砚。

绿端

砚是研磨盛墨的工具,它是伴随着墨的使用产生的。上古磨砚不是用手磨的,而是取一块岩石把它给颜料妍碎了。汉代出现了人工松烟墨,演的制作有了变化,,磨砚的岩石取消了,出现了陶砚、圆形的三角石砚、铜砚等。到了晋朝,砚的形式有了很大的改进,砚石内凹驻墨多,而且已有花纹,从单纯的使用变为富有装饰美的艺术品。到了唐代,规模工艺逐渐有了很大的发展,砚的制料方面也有了突出的发展,出现了著名的端砚、歙砚、鲁砚、洮砚这四大名砚,澄泥砚本来属于四大名砚之一,后来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代替澄泥砚,称四大名砚。 宋代的陶瓷业较发展,因而陶砚的品种也多了。到了明清,制砚不仅重视选材,而且工艺上更讲究。

先说说端砚。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这个石呀,常年泡在水中,体重而轻,质刚而柔,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这是端砚。

歙砚,长期与端砚并称。歙砚产在安徽的歙县一带,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一般需要5-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适合制砚的是轻度千枚岩化的板岩 。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炭质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砚锋为片状砚锋。歙砚石的花纹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由于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歙砚的质地比端砚细嫩些,但发墨差一些。

鲁砚,它产在山东潍坊淄博邑都临沂一带,这种砚,色黄有红丝,色红有黄丝。鲁砚,是山东各地所产砚种的总称,有十多种,并久负盛名,像红丝石、淄石、徐公石、田横石、尼山石、金星石、浮来山石、龟石、燕子石等砚品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视为稀世珍宝。鲁砚有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

洮砚,产于甘肃的洮州石质的颜色是淡绿的,而且有白色条纹,质地很细,光细如玉,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而闻名。制作洮砚最好的石料是"老坑石",产于卓尼县喇嘛崖和水泉湾一代。而老坑石中的极品,当属"鸭头绿",碧绿如蓝,轻抚如婴儿肌肤,储量极少,自宋末就已断采,现今每得一块鸭头绿可视之为千年古董。硬度在莫氏3.1左右,最适宜研磨,颗粒直径0.01mm以下,发墨快而颗粒细,密度在3.05左右,储墨久,容易清洗不渗墨。老坑石中的其他石品,有绿漪石、鹦哥绿、鸊鷉血,市场储量依然不足2%,这是洮砚。

总之,砚是数不胜数,好砚石质温润细腻,坚而不燥,既不拒墨,也不锉墨,又能发墨,也不沾墨。写出字来有灿然动目的感觉。磨墨不易叫拒墨,不易磨浓;砚石粗而易磨,墨液较粗叫锉墨既费墨,又损毫;发墨是指下墨或受墨,磨下的墨细腻;不沾墨是指砚中的墨易于清洗,我们普通一般用砚选细腻质坚就可以了,没必要买太贵重的砚台。还有就是砚用完之后一定要洗净否则墨色既不佳,且容易变异味,然后再去蓄水养砚,以保持砚的湿润。书写以外的其它辅助工具还有薄毛毡,写字时下边铺,以防墨洇到桌上。还有镇尺,写字时压纸,防止纸移动,质地任意选。还有就是笔搁,写字途中暂停是搁放毛笔。再一个是笔架,使用完挂毛笔用。笔洗,洗毛笔用,也作为发笔和调墨色用。印泥,是盖章用的,印泥要用瓷盒装的印泥,决不能用公文用的印泥。

如何选择纸笔墨砚就到这儿,下讲书法教程课程第三课,谈谈认识碑帖和选择碑帖的问题。

龙井茶

文玩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