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沈华解析:战国时期的玉材与色彩差异

10-05

(接上期战国时期谷纹变化特点)

公元前475年(周元公王仁元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因各诸侯列国相纷争,战事连绵不断,故史称战国。

战国是中国奴隶社会逐渐转向封建社会的关键时期,各国为了各自的发展,纷纷进行政治改革,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

战国早期 玉节佩 湖北省博物馆藏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学术上,战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格局。

工艺美术上,由于经济和学术的繁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态度发生了改变,无论是铸铜、漆木,骨刻,建筑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创新。

玉器业也不例外,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战国玉雕之精致、考究,不亚于春秋时代,尤其在琢工方面,各诸侯国相互辉映,各放异彩。

战国中期 双夔龙纹镂空佩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玉料的选择,纹饰的精雕,产品的丰富、线条的圆R和谐,以至动物的相相如生,都形成了典型的战国风格。

战国玉器的材质多为软玉,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开始多见)等,其中含河南独山玉、新疆和田玉、岫岩玉和岷玉。

玉质多色,最多为白色、青白、灰白、青绿、黄绿、黄色、红褐等。

战国中期 玉蟠龙椭圆形壁 中山国出土

同时其他玉石类材质也有大量应用的情况,在考古挖掘中可以见到有玛瑙、石髓、绿松石、水晶、紫晶和滑石等。

自战国起,从山东到皖、鄂、湘,一大片楚文化的范围里,突然大量采用一种带细小黑色立状杂质的碧绿色闪玉制作玉璧,除了单纯的谷纹璧之外,还新增一种内外二至三圈,自外圈向內圈轮替雕琢“龙凤纹”与“谷纹”。

战国早期 碧玉龙凤纹玉璧 山东曲阜文管所藏

在此类玉璧上的“龙凤纹”曾长期被称为“双身动物面纹”,但在左右开展的弧形条狀动物躯体上又各勾画了一只简化的鸟纹。

“龙凤纹”就以为中央,以双眼为主的面纹是神龙,这是很有洞察力的观点。

这类玉壁常可径达二、三十公分,外圈的“龙凤纹”可多数四、五组。

就有五组“龙凤纹”,这类以碧玉雕琢的龙纹壁或龙凤纹璧,主要用于祭祀与随葬。

战国早期 碧玉龙凤壁

河北平山战国末期中山国王及贵族墓出土的玉器,多达三千余件。

经有关部门鉴定,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河南南阳独山玉等多种玉石材料和水晶玛瑙等。

玉雕中立体器极少,大多是浮雕的龙凤、螭虎、鳖、蝉等。

佩饰有环、瑗、双虺首瑗、块、夔首玦、璜、夔首觿、夔形佩、鱼形佩、琮形坠、柱状墜。

剑饰有标首、珌,此外还有梳、方牌、圆形饰。

战国晚期 碧玉龙型玉佩

纹样有云纹、渦纹、回纹、谷纹、圆圈、圆点、斜格、方格、直线、水波纹等。

以阴线刻为主,尚用隐起、平凸、镂空等琢法。

其中以佩最为出色,形式多样,有夔龙形、夔凤形、双菱形、虎形、双夔形、双身螭形、镂空螭连环形、夔龙环形等。

最为精工的是墨玉带钩。

战国晚期 墨玉带钩

出土于一号墓陪葬坑,首尾琢隐起兽头,身呈弓形,表面琢三方平凸等形夔纹和斜格纹,在平凸方形之间饰阴刻对十字云纹,背面琢钉头扣 ,施斜格四瓣地上琢树纹、S纹等,通身青色帶墨点,隐起,婉转自如,琢磨光亮,以细如毫发的阴线刻划勾勒出几何线条。

战国晚期 玉龙纹长方板

玉料呈黑灰色,不透明材质,严格说应该属于地方材质,石性大,可能是砭石的一种,跟玉还是有区别的。出土于河北平山中山国六号墓。

战国中期 玉虎型佩

黄褐色玉料,出土于河北平山中山国一号墓。

战国中期 玉人

玉料呈黄色、灰黑色等,地方玉质和石质,河北平山中山国六号墓出土。

战国中期 水晶环

水晶材质,出土于河北平山中山国一号墓。

战国中期 玛瑙环

玛瑙材质玉环,出土于河北平山中山国一号墓。

(未完待续)

本文由玉见沈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其中部分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来源于震旦博物馆和中国玉器全集资料,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祁门红茶

铁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