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揭秘大中通宝背'鄂'、背'济'钱的历史价值

03-12

揭秘大中通宝背'鄂'、背'济'钱的历史价值

作者 戎畋松
“大中通宝”钱,币值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共计五等,除空背者外,背文尚有京、北平、鄂、济、豫、浙、福、广、桂几种,是为明太祖朱元璋建明以前始铸,虽开国建元后仍有续铸,但泉家仍将其归属元末农民起义军铸币。大中钱属于非年号钱,取义于《
周易·大有》彖云:“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是说君主温和而居于尊位,笃行中庸之道,方能上下与之相应,得到利益最大化;也象征着本性刚毅而外表昌明,顺应天道而与时俱进,是为最大的吉祥。

据史载,朱元璋出身贫寒,少时曾在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皇觉寺出家为僧。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投奔郭子兴部红巾军,因机智果敢,有勇有谋,深得郭子兴重用;龙凤政权韩林儿称帝时被任命为左副元帅,后成为大元帅,掌握了军权。当朱元璋攻下徽州(今安徽歙县)后不久,他采纳名儒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之平定天下的战略建议,不断地审时度势,巩固后方,屯田积谷,壮大军力,逐渐发展为称雄一方的霸主。

元末,顺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克江州,打败陈友谅,平定东南局势。为了发展经济,保障商品流通,改变元末以来因交钞贬值民间“皆以物货相贸易”的状况,乃听从李善长之建议,于应天(今江苏南京)设宝源局,仿元至正五等钱式样,开铸“大中通宝”铜钱,以资流通,为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汉王陈友谅自鄱阳湖战役死后,朱元璋的势力扩大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吴王,建百官司属,置中书省,设左右相国;随后又亲征武昌,灭汉残部,继而又相继出兵击败张士诚,降服方国珍;夺取福建,削平两广;并派徐达、常遇春领军北伐中原,取山东,战河南,拔潼关,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奉天殿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时,朱元璋亲自督师汴梁(今河南开封),统率大军渡过黄河,攻占河北邯郸等地。同年八月,明军攻占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出逃,结束了元朝统治。

明史·食货志》载:“太祖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并行。”“及平陈友谅,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宝钱大小五等钱式。”“洪武四年(1371年),改铸大中、洪武通宝大钱为小钱。初,宝源局铸钱‘京’字于背,后多不铸,民间无‘京’字者不行,故改铸小钱以便之。”按:大中通宝钱有先铸和后铸之分,朱元璋建明前始铸行,建元洪武后又有补铸。除光背钱外,其钱背文中纪地名者有“京、北平、鄂、济、豫、浙、福、广、桂”凡九种,均存在五等币值;又因各地铸量不同,故存世多寡不一。大中纪地钱的制作虽有精粗之分,但钱文却各具特色,高手泉家仅看面文即可知是何地所铸,一般不会搞错。

在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所有古钱币的定价均以银圆计价,而现今价值至少在其原值的数十至数百倍左右。旧谱中的大中背“京”小平钱,定价银洋二百元,是大中系列钱中最为珍稀者;折二、折三、折五定价均为60元;折十大钱存世最多,定价仅为三角钱。背“北平”小平钱亦属普品,定价为银洋一元;折二、折三、折五较为珍稀,定价均为三十元;折十大钱稍微少见,背文有“北平”右“十”者定价八元,左“十”为四元。据考,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达始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后诏改大都为北平,故大中背“北平”钱,应为洪武年间补铸。

在大中通宝纪地钱中,有些地方由于铸期长、铸量大,故存世较多,属于常见品。如背“豫”、背“浙”中的一些品种,谱录中虽说定价不高,但并不代表其价值就低,尤其是有些品相精美的大钱,市场成交价往往会超出估值和想象。而有些品种的纪地钱则极为稀少,谱录中的定价也高,如背“福”小平钱定为银洋一百元,背“二广”“三广”定价为八十元,“桂三”“桂五”定价为一百元,这些品种都是大中系列钱里面的佼佼者,十分珍贵,早已成为泉家追寻的目标。

大中背“鄂”钱,有五等币值,从其铸造时间上推算,背“鄂”钱的铸行上限,当属朱元璋进位吴王灭汉后,设立湖广行中书省置货泉局时所铸。此后,各省陆续得以平定,乃依例设局鼓铸,并于钱背铭纪地名以别之。谱录中的背“鄂”小平钱定价为银洋六十元、折二为八十元、折三为一百元、折五为八十元、折十仅为八元。如仅从出土和面世实物上看,大中背“鄂”钱则以折二最为罕见,折三次之,小平、折五亦属珍稀品种。

图1 大中通宝背“鄂”小平钱图、拓(正、背)

直径25 毫米,重3.8 克,原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藏

是品大中通宝背“鄂”小平钱(见图1),直径25毫米,重3.8克。其早年出自安徽绩溪一带,先为南京泉家杨氏所获,后经余与陈林林之手归于原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馆藏。其钱文中的“大”字横画右仰;“中”字竖画稍向左倾;“通”字较短,为双点通,甬头带撇;“宝”字较长,八字足。背上“鄂”字口较浅,“阝”部有漫漶不清现象。其面世数量不多,目前所知仅以十数枚计,其品相锈色完美者价值不菲。

图2 大中通宝背“卾”折五钱(正、背)

直径41.2 毫米,重15.8 克,原山东陈林林旧藏

是品背“鄂”折五大钱(见图2),老传世品,直径41.2毫米,重15.8克。其原为山东陈林林旧藏,后流于坊间,成为华夏古泉网拍品。

大中背“济”钱亦有五等币值,从铸行时间上看,则为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二月,徐达进入山东占领济南后所铸。背“济”小平、折二、折五钱存世稀少,难得一见,谱录中定价均为银洋八十元;折三真钱罕见,定价一百元,折十定价仅为四元,属常见品种。

图3 大中通宝背“济”小平钱(正、背)

直径22.8 毫米,重3.5 克,原山东陈林林旧藏

是品大中通宝背“济”小平钱(见图3),生坑美品,直径22.8毫米,重3.5克。钱文与锈色俱佳,原为山东陈林林获于钱肆,后与人交换藏品而出,今不知流落何方。

图4 大中通宝背“济”折五钱图、拓(正、背)

直径38.8 毫米,重12.4 克,原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藏

背“济”折五钱(见图4),老传世品,铸制尚属规范,其钱文清晰,包浆浑厚;直径38.8毫米,重12.4克。是钱早年出于山东聊城一带,原为当地泉家吕氏旧藏,后经余与陈林林之手入藏原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余曾为原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馆藏品大中背“鄂”小平钱、背“济”折五钱写过相关介绍文章,时被网络媒体转发引用,之后又被有些自媒体换图以用之,以致文图不符,引起真伪误会。后来,拙文被《收藏》杂志2008年第5期“珍泉集萃”专栏节选刊发,得到泉家对文中所附钱币图、拓的认可。目前,纪有“鄂、济”地名的大中通宝钱,除折十大钱外,其他折值皆为稀见,属于大中钱中的珍稀品种。在2010年中国嘉德秋拍“金泉古韵”钱币专场中,是品大中背“鄂”小平钱,编号为7593号,因品相稍差,成交价仅为人民币1.12万元。大中背“济”折五大钱编号为7594号,亦因属传世品,成交价人民币6.72万元。

古泉文库系列作品:

古泉文库成立宣言

古泉文库第一种《寿泉集拓》

古泉文库第二种《古泉大全》

古泉文库第三种《足斋泉拓》

古泉文库第四种《古泉杂志》

古泉文库第五种《丝路集拓》

古泉文库第六种 《海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要览 》

古泉文库第七种 《沐园百廿泉拓》

古泉文库第八种 《沐园日记》

古泉文库第九种《故宫清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种《山阴道上集》

古泉文库第十一种《戴门弟子藏泉选》

古泉文库第十二种 董遹《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三种 《开元通宝精品集拓 》

古泉文库第十四种《衡门百泉拓存》

古泉文库第十五种 《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纪念泉谱》

古泉文库第十六种 《首届元明钱币研讨会纪念拓集》

古泉文库第十七种 《西夏钱币集》

古泉文库第十八种《朝鲜王朝古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九种 《越南历史古钱》中文版

古泉文库第二十种《金匮论古合刊 金石编》

古泉文库第廿一种《昭和泉谱》中文版(即将面世)

古泉文库第廿二种《传承与革新:泉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古泉文库第廿三种《益泉斋藏泉》

古泉文库第廿四种《思古楼泉集 唐钱图录》

古泉文库第廿五种《新订乾元重宝钱谱》

古泉文库第廿六种《读史谭泉文存 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

古泉文库第廿七种《中国货贝图集》

古泉文库第廿八种《清代四川州县银锭略考》

寿泉会作品:

《续斋古稀寿泉集拓》

《可居九秩寿泉集拓》

《寿泉会复会纪念拓集》

《淳丰堂七旬寿泉集拓》

《无为七秩寿泉集拓》

《百福堂七十自选集》

《续斋喜寿拓集》

福善先生寿泉集拓

戎畋松七秩寿泉集拓

沉香是什么

李叔同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