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红山文化中的玉质珍品:探索古代玉石的魅力

06-01

红山文化中的玉质珍品:探索古代玉石的魅力


红山文化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后遗址。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史前文化的代表,距今约6000多年左右,主要分布在北方西拉沐伦河,西辽河流域一带,是华夏文明的前驱。从距今82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玉器到距今35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都属红山文化玉器范畴。

红山时期所采用的玉料产地,主要来自于辽宁省岫岩县,以透闪石真玉即岫岩老玉为主,还有一部分为蛇纹石质玉。玉材的颜色以黄绿、碧绿、淡绿为主除了岫岩玉,可能还有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玉料。

红山文化的玉器大部分玉器质地保存较好,白化的情况不算严重,大多为表层或局部白化,也有少量的白化程度较重。沁色也较少、较轻,仅有红褐、水锈和灰、黑等沁色。


在红山文化玉器上遗留的制作工痕可以看出,红山文化时期的制玉手工业除了使用线具、桯钻、管钻等制玉工具,已经发明了砣具。

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一些遗留制作痕迹的玉器、玉器半成品和制作玉器的废料,为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提供了宝贵资料。钻孔有单面钻、双面对钻和牛角倾斜对钻三种表现形式,使用桯钻和管钻的方式。由于加工工具原始,转速较慢,所以在钻孔的过程中就完成了打磨,所有孔道上都可看见不规则的螺旋痕迹,包浆自然。


红山文化的玉器表面以光素无纹者居多,有纹饰者主要有四种装饰技法,即阴刻纹、凸凹相间的阴阳纹、宽缓的瓦沟纹和凸起的阳纹。护中,这应是红山社会复杂化的基本特征。玉器打磨、抛光十分讲究,多呈腊状光泽。从目前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上,尚没有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红山文化早、中期有砣具的出现,直到红山晚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才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砣具,因此,对有明显砣痕的红山早、中期玉器要当做仿品处理。

红山文化墓葬中“唯玉为葬”的显著特点,明确显示了意识形态权利的重要性。鉴于意识形态在红山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对这一权力的掌控应该足以使得红山社会上层获得对经济生产的控制:经济利益的获得依靠意识形态权力的行使,创建了牛河梁、凌家滩等这样遗址群这样当时最大的仪式圣地。

红山社会上层充分利用了各种意识形态“物化”形式。牛河梁遗址群的祭坛、积石冢、“女神庙”、大型祭祀平台等仪式性建筑与形似熊首或猪首的山峰等山川景观共同构成举行公共仪式活动的圣地,为红山社会公众提供了共同的仪式经验,成为凝聚社会的纽带。

玉器是红山社会最重要的符号性仪式用品,标志着佩戴者对神秘和神圣的宇宙观知识的掌控以及对沟通超自然之法力的独占。通过大型仪式性建筑建设、仪式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通过对制作上述具有特殊内涵和功能的仪式用玉器的原料、制作技术和使用方式的掌控,红山社会上层获得了构建复杂社会必须的威望和权力。

有不足的地方望谅解,希望与大家多交流!

国画大师齐白石

郑板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