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桂平文物保护单位:假期旅行的绝佳选择

12-08

桂平文物保护单位:假期旅行的绝佳选择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桂平,古称浔城,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文物今天,小编要带大家长见识一起“游览”一遍桂平的文物保护单位(景点)

乳泉井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81年3月5日

年代:清代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区内

井口为圆形,直径1米,用花岗岩砌成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井环。井深140厘米,水深50厘米。井边西壁上刻有摩崖联:“泉边有石为吾友,客里逢人说此山。”离井16米的北壁上摩崖石刻《乳泉铭》和联语:“盘石茶芽咸称美味,深溪乳水众试皆甜。”距井9米的西壁前立有“乳泉”石碑一座,于乾隆戊寅立,是当时的郡守豫章胡南藩所书。乳泉水质明净,清醇可口,含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矿泉古井,既有实用价值,又能对研究桂平地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吏隐洞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81年3月5日

年代:唐末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区内

吏隐洞又称李洞,唐代御吏李明远隐居于此而羽化成仙的故事已成为民间世代相传的美谈。洞由三块花岗岩巨石相互支撑而成。洞口朝东北,面积约102.75平方米,洞口状如下弦月,宽6.1高4米,洞室内宽7.5深13.7高6.5米。上刻有清代道光年间浔州知府张灏题写的隶书“吏隐洞”。洞内石壁上刻有清代同治年间湖南新田张荣祖怀念李明远所作的七律诗,现保存状况较好。



龙华寺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63年11月1日

年代:清代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区内

该建筑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依山势而建,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78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座,中座线上依次为天王殿、文昌阁、大雄宝殿。座与座之间有天井相隔。前座为砖混仿木结构,硬山顶,正脊为回纹脊饰,中座分两层,殿顶为硬山顶,上层为抬梁式木结构。后座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正脊饰双龙戏珠,殿为钢筋混凝土仿木抬梁式结构。龙华寺布局合理,高低错落,结构严谨,整体保存较好。

洗石庵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63年11月1日

年代:清代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区内

该建筑始建于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571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原为砖木结构,1978年重修时改为砖混仿木结构。该组建筑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为前座山门、中座三帝殿、后座大雄宝殿。

座与座之间有天井相隔。三座殿均为硬山顶,正脊饰雕花、回纹,前座正脊正中饰莲花宝珠;后座副殿为歇山顶,正脊为雕花脊饰,戗脊上饰兽头含花。屋面均盖黄色琉璃瓦,封檐板上均饰浮雕花草,墙内外上部绘彩色花草、风景壁画。洗石庵是广西佛教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

唐御史李公祠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63年11月1日

年代:唐代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名胜区内

李公祠始建于唐代末年,明正统和成化、清乾隆年间及建国后均有重修。李公祠坐西向东,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648平方米。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分前、中、后三座,座与座之间有天井相隔,其西、南两面均有附属建筑与主体建筑相连,形成建筑整体。

该组建筑原为砖木结构,1981年大修时改为砖混仿木结构。前、中、后三座均面宽三间,前座为庑殿顶,中、后座为硬山顶,屋面均盖黄色琉璃瓦,回字纹脊饰。李公祠是一座古老的庙宇,其造型古雅,富于建筑艺术和我国传统建筑风格。

黄埔军校旧址桂山钟楼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96年8月27日

年代:民国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乳泉酒厂内西角

钟楼建于三十年代,是典型的哥德式和罗马组合柱式建筑,钢筋混凝土砖墙结构,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1平方米,高19.9米。整座建筑三开间五层,其中一至三层宽原是三间,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机炸毁右次间,现为宽两间,四、五两层均面宽一间,第五层为穹隆顶,呈八角形,开八个拱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桂平中学,四十年代初,广州黄埔军校燕塘分校乔迁于此。

吴巽亭公祠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96年8月27日

年代:民国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金田镇禾益村内

始建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为北区有名的大地主吴伦波所建,四合式庭院,占地3000平方米。坐西向东,分前后两区,前区有大门,门两侧建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盔顶亭楼、金鱼池、花园等;后区有正屋,左右廊屋。正座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二层楼房,抬梁式砖木结构,歇山顶。该建筑融我国传统建筑特色和西洋建筑风格于一体,小巧别致,保存较好,对研究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蔡村江冼氏牌坊

蔡村江冼氏牌坊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96年8月27日

年代:清代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金田镇西北约400米

冼氏牌坊是冼氏六个儿子为报慈母养育之恩,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建立。冼氏牌坊又名贞寿之门,该高9.14米,宽9米,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牌坊为花岗岩雕凿组合而成,三间四柱式正反两面装饰均同,南北座向。柱础用花岗岩方块石条叠成,顶端中饰宝葫芦,两端饰鳌鱼、狮子,柱与下坊交接处,均采用蝙蝠雀替,下坊阳雕正面龙,子碑正中用楷书阴刻“贞寿之门”。此牌坊保存状况较好。

麻垌当铺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96年8月27日

年代:清代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麻垌镇麻垌圩内

当铺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由麻垌大上林下芦屯人建造。当铺为楼阁式转木结构,立面呈方井形,平面稍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236.8平方米。西南和东北两面墙均开有方窗,顶部成马头墙,墙高20.3米;西北和东南两面墙各开6排长形气窗,每排10个,上部屋檐位置处有流水孔,墙高17.3米,檐高16米;屋脊高19.6米。楼内分四层,四条方砖柱由地层直通屋顶承托梁架,屋顶盖板瓦。

尚德堂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96年8月27日

年代:清代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中沙镇南乡村内

尚德堂别名寺堂庄,又名南乡大屋,是清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南乡大地主韦寺堂所建。该建筑群规模宏大,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布局稍呈长方形,抬梁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可分为三个部分,正厅堂是中间部分,也是大屋的主要建筑。又分前厅、中厅、后,均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各厅之间有天井相隔,大门设在前厅,后厅设神龛,后厅的背后是洋楼,据说是书房,右边部分是侧厅,是平常接待闲客的地方。左侧是内室,主人居住之处。其中有闺房、绣楼。

建筑四角均建有瞭望楼。整座建筑的装饰艺术很有特色,屋脊饰有花草或小蹲狮,封檐板饰山水、花鸟、人物等浮雕,在后正厅、右一厅和洋楼内的天花均采用覆斗形藻井。墙上壁画内容丰富,画功精细,洋楼上的壁画有外国建筑图案。

大藤峡“敕赐永通峡”石刻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81年3月5日

年代:明成化

类别:石刻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黔江大藤峡地段北岸渌水冲口

大藤峡因有藤大如斗横跨江面供人攀附渡江而得名。明代大藤地区的瑶民,依山据险,揭竿起义。从明洪武四年至天启年间,持续250多年。斗争的范围涉及桂、粤、湘等省区,方圆数百里。明朝频繁调兵遣将,动用数十万兵力,反复进剿,残酷镇压。刽子手韩雍在大屠杀后,于明成化元年改名“断藤峡”;明正德十一年刽子手陈钧镇压起义后改名“永通峡”,并在崖石刻上刻制“永通峡”纪功碑。

碑刻共三方,第一方为“敕赐永通峡”,第二方为“濠梁庸□”,第三方为“浔阳马良”。这些碑刻是研究大藤峡明代瑶民起义的反面资料,也是大藤峡三易其名的物证。碑基本保存完好,不过由于长期风雨侵蚀,有些字迹已斑驳难辩。

宾山寺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81年3月5日

年代:清代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南木镇和社大队

宾山寺依山而建,是一组三进五开间的四合院式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845平方米,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依次为前殿、帝君殿、文昌阁。主体建筑两端各有一间副殿,座与座之间有廊屋两间作通道,汇成六个天井。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

大塘城遗址

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 1994年8月12日

年代:新石器时代

类别:古遗址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寻旺乡大塘城村西北浔江、郁江河岸台地上

该遗址是我区最大的遗址之一,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为新石器时代,采集到的遗物有砍砸器、石核、刮削器、石锤以及夹砂粗陶片等。2006年为配合长州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发现遗迹主要有灰坑、柱洞及房址。出土的遗物石器和陶器。石器有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共800余件,以打制石器为主,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及大量的石核、石片、砾石、断块及砾石石片等。砍砸器多达数百件,多用紫褐色细粒石英砂岩打制而成,制作方法以侧面单向连续打制刃部为主。

磨制石器的类型主要有斧、锛、凿及其毛坯和半成品;器型以斧、锛为主,多为梯形或长方形,以通体磨制居多。陶片数量较多,绝大部分为夹细沙陶,陶土稍经淘洗,陶色有红陶、红褐陶、黄褐陶、褐陶及黑褐陶。纹饰有粗绳纹、附加堆纹、篮纹、乳钉纹及锯齿状花边纹。陶器有折沿、卷沿、直领、敞口几种,以折沿居多,绝大多数唇较尖,且多饰锯齿状花边。此外不少陶器颈部或腹部饰有附加堆纹,上压锯齿纹。

上塔村遗址

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 1994年8月12日

年代:新石器时代

类别:古遗址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寻旺乡上塔村西南浔江南岸台地上

上塔村遗址位于寻旺乡上塔村西南,浔江右岸的一级阶地上,遗址沿江呈东北——西南向分布,长约90、宽约30米,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遗址除近河岸边自然崩塌和上世纪中期人为修水渠部分被破坏外,大部分保存较好。上塔村遗址的地层堆积较薄且简单,厚度30-100厘米不等,可分为三层,①层为表土层,②层为唐宋层,③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大部分只有两层,表土层下只有一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层。该遗址是我区最大的遗址之一,采集到的遗物有砍砸器、石锤、石斧、刮削器以及夹砂粗陶片等。

2006年为配合长州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出土了包括石锤、砺石、石器毛坯、半成品和石器等千余件,以磨制的石锛为主,少量石斧。石器多用天然砾石仅磨出刃部而成,少数经过琢打成一定的形状后再通体磨制。陶片的数量较少,全部是夹砂陶,砂粒较细且多为泥土中的自然砂。陶色以褐色陶为主,包括灰褐、红褐和黑褐色,少量红陶、灰黄陶、灰黑陶。器表都饰绳纹,以中绳纹为主。陶片均为碎片,没有完整器,从出土的部分口沿和器底看,陶器主要是敞口、高领、束颈、圜底或敞口、短直领、圜底的釜罐类。

白石山寿圣寺(包括寺前仙宫牌坊)

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 1994年8月12日

年代:明——清代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麻垌镇白石山

白石山“寿圣寺”于宋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兴建,历十年而成,明正德年间重新扩建,后历代均有重修。寺占地面积1826.5平方米,坐东向西,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中殿、大殿和后殿。各殿之间隔以天井,且每殿左右均设副殿。寺为穿斗式砖木结构,硬山顶,无脊饰。现有建筑为清道光28年太学生黄熖祖等重建。

寺内现有佛像重塑于1988年,除后殿破废外,其余各殿均保存较较好,寺额为宋神宗赵顼敕赐。仙宫牌楼,三间四柱五层,重檐歇山顶,朱砂条石榫卯联接而成。四柱下两侧均置抱鼓石,额枋上有栩栩如生的八仙人物及奇禽怪兽等浮雕装饰。正面二重檐下正中刻“仙宫”二字,额刻“白石洞天”四字,落款“郡守卢陵伍典题书”。1997年3月19日晚牌楼被大风刮倒,仅存基座。

东塔

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 1981年8月25日

年代:明万历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寻旺乡东塔村

东塔位于桂平市区东约4公里的浔江东南岸,为明万历年间桂平县知县刘万安倡建,至崇祯年间塔始成。塔为八角形厚壁空筒楼阁式,棱牙叠涩结构砖塔。底径12、壁厚4、通高约50米,外为9层,内有14层。通体朱白色相间,无任何雕饰。塔门奇数层为同层对开门,偶数层为错层对开门。塔顶饰以铜葫芦,原是为了“镇邪”及装饰,实际上起了避雷作用。东塔是广西境内最高的一座古塔,1981年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平窑址

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63年2月26日

年代:宋代

类别:古遗址(窑址)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城西北郊

窑址分布范围约二平方公里,宋代斜坡式龙窑。传说原有99条窑,现存5座(白兰路口窑、西山瓦窑屯窑、桂山村窑、公园窑、酒厂窑),出土的器物主要是影青瓷器,计有碗、盅、盏、盘、洗、碟、杯、罐、壶、盒、钵、香炉、瓶、渣斗、坛、漏斗、器盖、擦板、器把等;窑具有匣钵、匣钵盖、垫圈、垫饼、垫砣、器座、穿孔瓷片等,其它还有板瓦,铜钱(元符通宝、至圣元宝)等。器物烧制以匣钵仰烧法,以素瓷为主有少量刻划菊瓣、莲瓣纹。其中酒厂窑于1975年由区文物队挖掘清理,公园窑上建有凉亭一座,桂山村窑、瓦窑屯窑因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破坏。该窑址对研究宋代龙窑的形态、素瓷演变、桂平瓷史的研究、影青瓷的发展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韦昌辉故居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1981年3月5日

年代:清代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金田镇金田村内

该建筑是1986年修复的韦昌辉的部分故居。是一座两进三开间四合式的小院落,坐西南向东北,平面呈长方形,建筑面积317平方米,整组建筑均为一层平房,左右两边各有一幢五开间的横廊,中间为天井,全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普通砖灰脊。整座建筑小巧朴实,富于村庄民宅的特色。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

级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日期:国务院首批1961年3月4日

年代:1851年

类别:古遗址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金田镇金田村犀牛岭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位于广西桂平市北部金田镇金田村西侧的犀牛岭上。1851年1月11日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就爆发在这里。地址内有营盘、犀牛潭、练兵场、堑豪等遗迹。在练兵场上伫立着洪秀全雕像。地址南面建有“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历史陈列馆”、接待室、录像室、碑廊等建筑,形成园林式布局。1961年地址被定为首批国保单位,1995年广西区党委、区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址内遗迹犹存,古松参天,绿草如茵,经多年建设,设施日臻完善,参观内容不断丰富,这里已成为人们瞻仰观光、学术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

金田三界庙

公布日期:1963年2月26日

年代:清代

类别:古建筑

详细地址:广西桂平市金田镇

据庙内碑文所载,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所建的思明亭为三界庙之前身,乾隆五年(1740年)始建今之三界庙。清嘉庆九年(1804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同治四年(1865年)均有小修或重修,但仍保持旧观。现状即为清代遗留下来的原貌。

三界庙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分前座、天井、后座和庑廊,建筑面积302平方米。庙门与后殿都是一层平房,两端是龙背山形封火墙,硬山顶,脊饰为佛山石湾陶瓷人物故事装饰。屋面盖青筒瓦,端部勾头、滴水为绿色琉璃。龙背山形封火墙的两头塑以高大的回纹花饰。建筑艺术繁缛优美,保留了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艺术遗风。1851年7月19日太平军从紫荆山转移到新圩(今金田圩),设前军指挥所于庙,直至8月15日突围向平南县进军北上。

庙门和庑廊的墙面嵌有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官府告示、规条等石碑26块,是研究当时社会情况的宝贵资料。

内容来源:桂平罗播

编辑:贵港旅游

和氏璧是什么玉

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