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揭秘罕见战国‘五陘背十二铢’三孔布的价值与鉴赏技巧

08-10

揭秘罕见战国‘五陘背十二铢’三孔布的价值与鉴赏技巧

稀罕铭文三孔布 珍泉一品大开门

孔布,在古泉界享有盛誉的战国铸币,是为古泉大名誉品之一。究其原因,皆因三孔布过去发现甚少,故在早期泉家收藏和入谱记载中便成为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难得的品种之一。且久之形成共识,进而则成思维定势乃至于刻板印象。

上述之言,并非说三孔布就成了易得之品,而是指的其珍稀度并非极罕而已。我们知道,三孔布属于当时的流通行用货币,这一属性通常决定了其时是有一定铸制批量的。在这种情况下,后世遗存或入土地也就无有定数定准。因此,后世无论何人,在估计其存世量的时候,便无法确知其数量以及铭文品种。

而根据长期以来的发现,三孔布大约有三十余种大小(纪值)乃至铭文,故其铭文纪值品虽多,然每一种铭文和纪值(一两和十二铢)的存世量却不一,任何人或博物馆皆无法尽获或者尽知通晓,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未上手过真品,包括某些所谓古泉评级鉴定师。

而由于三孔布得名较早,故而也是伪仿重灾区之一。老仿新作,比比皆是。就其真品而言,遗存总量虽然早已今非昔比,有的文式所出还相对较多。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因其名盛至今仍是泉家推崇和追逐的先秦珍贵泉品之一。

我们知道,历代古泉在开铸时,往往有初铸和后续铸之时差,初铸者,通常足量足重,导致铸体厚重,尺寸略大。而后铸(指当朝当代后续炉铸),有时则有减重的现象,导致铸体趋薄,尺寸略缩(新老伪品则无一足重)。因此,虽然说二者皆为到代,但在收藏中,初铸品则是最佳,最标准之器,亦是最真实的。

去年以来,愚已经鉴赏过几品开门见山的足重三孔布。时至今日,特再将帐中所藏这品极罕见的,“五陘背十二铢”足重三孔布点选出列,拍照亮相,首发于此公展鉴赏,实物实证,以飨泉好矣。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为“五陘”二字(读音略有差别,此采用《中国古钱大词典》上之读法),背铭“十二铢”三字,纪值,首柄上可见有一圈状纹。其字上“五”下“陘”竖读。笔划纤细规则,间隔有距,风格古朴而又自然。无需再表,品文识书,本品书相无异,当为其时官炉正铸无疑,其门得开,难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高度约为54.66毫米,重约21.12克,铸体显厚实,明显超过我们已见多数之品的厚重度,是为真实。续观其铸相,缘边有细廓凸出,圆孔有边廓凸起,铸体形态标准,厚肉,地章亦是平整,三孔与轮边皆为干净。其字廓纤细凸起,鼓凸自然有度,正是恰到好处。至此,无需赘述,观铸识体,结合其高度大小和厚度重量来看,其乃足料足重之品,毫无疑问,伪不可得,乃官铸初炉出品当可认定,其门再开,无话可说。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浑身锈痂裹缚,老态龙钟,呈老生坑锈相特征,乃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至今已有四十余年,锈渐趋熟相。察其锈痂皮壳,层层叠嶂,分布极为自然,测其锈痂皮壳,老而弥坚,十分的紧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能形成,天下之伪作盖不可得。上手察之更为清晰实在。续可识辩其材质乃为青铜质地,铜色更是凸显陈旧。至此,无需再表,辩锈识浆,本品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正是大门洞开,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五陘背十二铢三孔布”三相一材,可谓无可挑剔,开门见山之品,毋容置疑。前述由于三孔布铭文有二三十种之多,有的铭文更是极其罕见,其中,这“五陘”铭文者,相对亦属于极罕见之品,公展过关者凤毛麟角,收藏实践中殊为难得,同时,其品相完整,足料厚重,真相彰显,具有很高收藏价值,值得倍加珍惜,当非妄言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翡翠凤凰

绿松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