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红山文化玉器:揭秘存世量之谜

06-14

红山文化玉器:揭秘存世量之谜

红山文化是一个以玉文化而闻名的史前文化,与良渚文化齐名,有“南良渚,北红山”之说。两大文化的玉器多出自墓葬,且时代相当,但是,两大文化之间玉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红山文化积石冢墓·第二地点


红山文化的玉器多出自红山文化的积石冢墓,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已发掘的有第二、三、五、十六地点。每个地点有若干积石冢,积石冢下又有若干座墓葬。

第十六地点的中心大墓及墓中出土玉器

规模宏大,墓穴开口长3.9、宽3.1米,深近5米,直接开凿于山体岩石而成。

牛河梁遗址十六地点的发掘入选“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每个地点都有一座中心大墓,中心大墓一般居于冢的中心位置,墓葬的营建规格较高,但是,随葬的玉器数量不一定是此地点最多的。


从已发掘的红山文化积石冢墓来看,红山文化“唯玉为葬”。也就是说这些墓中,尤其是等级较高的墓中,墓中仅随葬玉器,而不见任何陶器、石器等其它种类的随葬品,且单个墓葬的随葬玉器一般在3-5件,超过10件的墓都寥寥无几。


如第二地点一号冢,冢下发现墓葬27座,每一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如下表:

M21出土玉器

M21随葬玉器数量最多,为20件,除此之外,多数墓葬的随葬玉器在3-5件,还有很多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


牛河梁遗址外的红山文化积石冢,如辽宁阜新胡头沟、辽宁半拉山、内蒙古白音长汗、克什克腾旗南台子,这些地点的积石冢所葬之人的地位远不如牛河梁,随葬玉器更少。


可以说红山文化的玉器“少而精”,玉器风格极具个性。除了红山文化的典型玉器如玉龙、玉猪龙、勾云形佩、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的玉器极具辨识度,方圆形、有孔的玉璧,以及不拘一格的双联璧、三联璧,仅有轮廓,不作过多刻画的玉鸟等动物形玉器,红山文化的玉器用“作减法”使主体造型简洁凝练,却又在视觉上给人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莫测的观感体验。

红山文化随葬玉器的放置位置很“刻意”,似已有一定的规律,如玉箍形器多放置在墓主人头部、右胸处,勾云形器多放置在墓主人的胸、腹部,再如,牛河梁第五地点中心大墓的墓主人左右手各握一只玉龟,且玉龟还分出了公母。显然,红山文化的玉器虽然出土于墓葬之中,但这些玉器却非单纯的“葬玉”,更不是财富的象征,而是,不同的器型具有不同的实用功能,或为墓主人的“法器”。


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将最宝贵的材料制作成了与神沟通的法器,有玉龙、玉猪龙,有勾云形佩、上下贯通的玉筒形器、还有玉龟等等,各有所祭。因而,每座墓中随葬的“法器”数量并不多,也鲜有重复。


之所以这么认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这些积石冢的上部、周边又有祭坛,如在第二地点有一处坛体为淡红色的三重圆形祭坛。不远处的第一地点就是女神庙遗址(牛河梁第一地点),与牛河梁遗址的第十三地点、猪首山恰好处在牛河梁遗址的中轴线上,有学者推测第十三地点很有可能是牛河梁遗址的中心祭坛。

事实上,或许,这些积石冢本身就是祭坛的一部分,也是红山先民祭祀内容的一部分。牛河梁遗址就是红山先民们的圣地。


因而,尽管红山文化(起止时间为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延续了1500多年,且红山文化遗址的分布范围非常的广,可是,由于单个墓葬的随葬玉器并不多,因而,红山文化的玉器存量并不多,尤其是有“身份证”的,仅300多件。其中,红山文化的玉龙更是没有一件是经考古发掘出土的。

另外,不少红山文化的大墓在早期就被盗,如牛河梁第二地点二号冢的中心大墓,内筑大型石棺,石棺以上,在墓的四面均筑起了高于墓口的三层石台阶,构筑十分讲究,可惜此墓在早期就已被严重盗扰。或许,商王王后妇好墓中的、虢国墓中的、琉璃河等地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就是来自红山文化这些被盗的墓中,如今我们所见的只会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地被盗玉器则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金刚菩提子正确刷法详解

雅丹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