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青铜器的奥秘:一次深入了解的旅程

01-23

青铜器的奥秘:一次深入了解的旅程

青铜器

逛博物馆,青铜器是我们最常见的文物。

那么,啥是青铜器?

简单来说,青铜器就是用铜、锡、锌这三种金属的合金制成的器物。

当然,纯铜的颜色是红色的,性质比较软,加入另外两种金属,不但增加了铜的硬度,也改变了它的光泽。

其中,铜是主要成分,占百分之八十锡占百分之十多一点;锌很少;有的还包含一些铅。

青铜器刚制成时的颜色,是比黄铜色还浅一些的金黄色,光泽度非常好。

只不过因为埋藏在地下,时间久了经过氧化,出土时变成了铜绿色,才有了青铜这个名称。

当然,如果进行除锈处理,还是可以还原成黄澄澄的色彩的。

在中国历史上,青铜器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到战国时代就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了。

我们在博物馆里见过很多商周青铜器,有礼器,也有兵器。

礼就是在葬礼、加冕礼上使用的器具,比如大鼎、酒樽,兵器自然就是剑、斧、箭镞,等等。

还有一些器物不太容易分类,比如车马上的铜制部件等。

另外,青铜器还可以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杂器等,种类繁杂,形制多样。

今天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大多数是在中国北方出土。都有哪些种类?对比39年文物,你打卡见过几种?

炊煮器-吃饭是大事:鼎鬲(lì)甗(yǎn)

炊煮器,选了最常见的三个——鼎鬲(lì)甗(yǎn)

我敢打赌,不带拼音你念不对。

第一个,当然是最最最最常见的——

不说别的,这个,你肯定见过,也认得。

鼎,原名就是鼎。

一般是三足两耳的圆鼎,也有四足的方鼎。

鼎,干啥用呢?

从出土文献来看,鼎是贵族宴飨、祭祀等礼仪活动中最重要的礼器之一。

此外,鼎也常被理解为王权的象征物,像我们熟悉的楚庄王“问鼎中原”,源于此。

鼎因底部多有烟炱,所以也用来炊煮,一般用它来煮肉。

第二个,鬲(lì)

与鼎相同,鬲也有烟炱,煮肉的炊煮器。

作用一样,长的也大体相同。鬲,形状一般是圆形三足。

那么,它与鼎如何区分的呢?

苏秉琦先生指出:鬲与鼎的差异其实是腹足形态的差异,鼎可以分为明确腹部和足两部分,但是鬲不好分开。

【甗(yǎn)】

商代妇好三联甗 (一种蒸锅)

古代版蒸锅。

从器型上看:上半部为甑,下部为鬲。

在中间部分,有个篦子相隔,箅上有穿孔,以通蒸气。

甗,用于蒸炊,鬲用来盛水;然后,甑内放置食物,下面用火煮水,以蒸汽蒸炊食物。

盛食器-古人“铁饭碗”:簋盨簠敦豆

有煮肉、蒸煮食物的工具,饭熟了,总得盛一下。

接下来,说下古人“铁饭碗”:簋(guǐ)盨(xǔ)簠(fǔ)敦豆。

【簋(guǐ)】

这个字,和簠(fǔ)很像哦。

眼神不好的,一不小心就看岔。

不信?嘿嘿,放一起再看一眼:簋(guǐ)簠(fǔ)

《周礼》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粮器”。故此,我们可知,簋的器口一般呈圆形,功能是盛放粮食。

同样,引出另一件文物,方形的【簠(fǔ)】——

簠(fǔ),名字其实是“瑚”。

但,叫簠(fǔ)太流行了,习惯性沿用起来。

长像嘛,基本是长方形,盖子和器物斗形,上下对称,合为一体,两侧多有耳。

【盨(xǔ)】,又一个难念的字。

长这样:

晋侯对盨 上海博物馆

光看样子,它有点像取簋(guǐ)和簠(fǔ)的中间值。

簋(guǐ),圆的;簠(fǔ)长方形。

那盨呢?通体呈圆角长方形。

是不是很像它俩的结合?

因此,盨,也有人称为“簋”或“盨簋”。这说明它大致与簋属一种器物,都是盛食器。

【敦】,注意,常读(duì)是四声哦!

《礼记·内则》郑注:“敦、牟黍稷器也”,功能为盛食器。

敦,其实形状上来说有两种。

一种是圜底敦,盖子为半球状,合起则成球状,上图即是此种

另一种,平底敦,盖和底较平,合一块成扁体状,这类敦也常自名为“盏”。

不放图了,大家可到博物馆里找找。

【豆

可不是吃那个“大豆”。

错金银盖豆

《说文解字》称豆为“古食肉之器也”。

一般用来盛肉酱、肉汁、酱菜等食物的盛食器。

也可用来盛黍稷之类的饭食。

水器一族:盘匜(yí)盉(hé)盂鉴

吃饭的家伙有了,说说装水的“装备”——盘匜(yí)盉(hé)盂鉴。

第一个,【盘】

被誉为“天下第一盘”,逨盘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青铜盘,又叫“盥盘”。

《礼记》中说,“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可知是用以盥洗的水器。

简言之,洗脸用的。

它还有一个固定的组合——【匜(yí)】

贾子匜

看到形态,好像理解了怎么用?

一个倒水,一个盛水。

不难理解,为啥在西周中期以后,“盘匜”会成一套固定组合。

不过,和“盘”成一套的可不止“盘匜”。

还有,“盘盉”中的“盉(hé)”:

青铜盉

造型上,高级了。

不过,“盘盉”组合成团时间早,一般在商早期到春秋时期。

“盘盉”与“盘匜”俩组合虽然功能相同(都是盥洗器组合),但却不共存。

另外,“盉”明显往酒器上靠。

它还可以用来向酒中加水,以调和浓淡,甚至可能用来温酒。

盘与“匜(yí)盉(hé)”组成了——“盘盉”与“盘匜”。

那,与“盂”呢?

《墨子·兼爱下》有一句说:“琢于盘盂”。

可见,两者也是有连用过。

【鉴】,古人的“黑科技”纯天然“冰箱”。

蟠螭纹铜鉴

博物馆中你可以看到,它的体型一般都很大。

像一口大缸。

把里边加上水或冰,可以给尊缶中的酒加热或降温。

酒器-煮酒论英雄:爵斝觚觯卮尊觥卣壶罍斗

发明了那么多东西的古人,生活中怎么能没有酒?

青铜器中,一大类酒器:爵斝(jiǎ)觚(gū)觯(zhì)卮(zhī)尊觥(gōng)方彝卣(yǒu)壶罍斗。

实物告诉你,古人对于酒,那可真是——爱!极!了!

用什么喝?

先来一套长得相似的“酒杯”来盛酒:爵、角、斝。

爵:祭祀中奠酒时用来盛酒与温酒的器物,注意!有两小耳朵。

:一种酒杯,与爵相比,角没有方便倒酒的嘴(流),也没有两只小耳朵(立柱)。

:温热发酵酒浆的器物,也作礼器。三只脚,一把手(鋬pàn),两只耳朵(立柱)。

鸟斝

酒杯是有了,喝起来,不够大,不够爽!怎么办?

觚(gū)觯(zhì)卮(zhī)尊觥(gōng)卣(yǒu)壶罍斗……总有一款适合你

,比爵要大两三倍哦!

“亚”觚 商

觯(zhì),一种杯型饮酒器,自称“饮壶”。

有一种说法: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西周早期 父庚觯

还有,卮(zhī)

器型及大小有点像耳杯,两侧有双环耳,具备饮酒的特征。

▲漆卮 西汉

,礼书称它为酒器统称。

青铜器中,尊的造型中以动物造型为最,像河南博物院的“妇好”鸮尊:

还有猪尊、鸟尊、羊尊等……

与尊功能相似的还有一个罍(léi)

▲霸伯罍 西周

形状啥样?

敛口、折肩或圆肩,腹部向下斜收,多有圈足。两肩处有两耳,这种设计的目的大概是便于绳索牵引,倾倒酒浆。

觥(gōng),一般形制为:椭圆形腹,圈足或四足,带盖,盖作有角兽形。

龙形觥 商

卣(yǒu),一般呈椭圆形,腹大,腹壁圆曲,向上内缩成敛口,颈侧有提梁,上有盖,下有圈足。

提梁卣

,不用多说了,大概都认得。

只说一点:壶不止作为酒器,还兼有水器之用。

莲鹤方壶

酒器中还有一套连用组合:方彝和斗。

方彝,外形看上去像一座小房子。

部分方彝的盖上开有小孔,可用以放斗。

斗,舀酒器。

多呈曲折的形状,有时还出土于尊、方彝、觥、卣等盛酒器内的现象

青铜斗

乐器-古人也爱玩“乐队”:铃钟镈

提到青铜乐器,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名震天下的湖北随州曾侯乙编钟。

战国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

全套多达65件,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钟,可是不一样的哦。

功能、发声原理不多解释了。

记住口诀:钟口要向下,斜着挂的是甬钟

竖着挂的是钮钟

至于,

春秋早期 秦公镈 上海博物馆藏

平底大只单个的是镈钟。

它就是一个大型单个打击乐器,是用以指挥乐队的节奏性乐器,一组编钟里放一只就够了。

兵器-打架也“疯狂”:戈矛铍戟钺剑镞刀弩镞

青铜器中的兵器,那可太是个大类了。

太多了。

只说常见的四种:戈钺

戈:中国古代一种击刺、勾啄的进攻性长兵器,也可作为祭祀、仪仗。

春秋晚期 吴王光戈

钺:以劈砍为主,商代以后成为象征杀伐之权的仪仗兵器。

夏代晚期 镶嵌十字纹方钺

杂器-另类青铜:盒禁俎

,盛放化妆品的盒子,主要出现在高等级的女性墓葬中。

北白鹅墓地M4出土的铜盒

,承放酒器的座子,考古出土数量极少,二十世纪以前铜禁没有出土过。

柉(fán)禁十三器

,一种几案,切肉所用,相当于现在厨房所用到的案板。

西周悬铃俎

39件青铜器,看完是不是有个大致了解呢?

当然,知道了大概器型。

我们去博物馆里看青铜器,还要看有价值的。

青铜礼器19件,现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如何要判断它们的价值?

除了那些形状特殊、造型罕见的以外,就靠两个标准:一个是体积越大价值越高,另一个是字数越多越有价值。

字多价高,很好理解。

器物上的金文为商周时期的历史世界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细节记录。

器物大小决定价值,则是因为铜矿原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珍贵资源,人们舍得花费大量材料制作器物,说明这件器物在当时就具有不菲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博物馆里只要力图呈现商周时代的文明,就要摆放一堆青铜器。

玳瑁

翡翠的种类排名等级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