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嘉定竹刻:翠绿的竹色与溪水相映,荷花在镜中绽放

09-04

嘉定竹刻:翠绿的竹色与溪水相映,荷花在镜中绽放

顾珏《兰亭雅集竹香筒局部》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的一首《别储邕之剡中》诗中将竹的清雅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竹这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河川风物之美,养成了嘉定朴厚淳良的底蕴;江海骋望之胜,涵育了嘉定激浊扬清的性情;舟楫津渡之利,拓展了嘉定包容通变的襟怀。在这样一片土地上,以竹子为载体,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了竹以新的生命。

原文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上海嘉定竹刻的美丽与延续》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 寇思 邢逸菲

图片 |网络

溯源

纸张问世之前,竹简上镌刻的文字和图纹,可谓是最早的竹刻作品了。南朝梁人萧子显的《南齐书》最早记载了圆雕竹刻作品——齐高帝赐予隐士明僧绍的竹雕如意。到了唐宋两代,竹刻范围逐渐扩大,既运用于各种实用的物件上,更多的则供人欣赏,成为独特的艺术品。嘉定地处吴中,为典型的江南水乡,自古人文荟萃,风物清嘉。乾隆、嘉庆年间是嘉定竹刻高度发展的时期,嘉定刻竹人进入内廷,为皇家刻竹。据嘉定竹刻名人的著作——《竹人录》记载,著名竹人顾珏在此时期,对于每一件作品的创作都极为用心,“一器必经二三载而成”。嘉定竹刻在当时起到将文人和竹人互相渗透的作用,例如有文人以刻印章的方法刻竹,作品具有浓厚的金石味。对嘉定竹刻的美学价值和发展走向,以及竹人文化品格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明清易代之际是一个历史大动荡的时代,嘉定的文人士大夫经历和感受了这个天崩地坼的时代变迁。他们汇集在嘉定东城侯汸的秬园,开明月之堂,集岁寒之友,以侯崤曾手制的竹刻诗筒,传故国之思,诗与诗筒堪称双璧。

清代后期,由于文化修养和书画功力的缺失,嘉定竹雕已完全失去自身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品位,向工艺品和商品化迅速转变。如阴刻书画一路的作品,除陈庭鹭、祖庆父子和陈凝福等几位文人竹刻家所制尚可传之外,很难看到有品位的制作。至于对嘉定竹刻传统最大的冲击,无疑是贴黄工艺的引进。随着嘉定各作坊逐渐以制作贴黄器为主流,嘉定传统竹刻终于走上了“本意浸失”“并刀法亦失传矣”的末路。

然而,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嘉定竹刻开始再次萌芽,经过几十年的驻足发展,嘉定竹刻有所恢复。但是传承依旧困难,由于嘉定竹刻是纯手工操作,工艺流程复杂,制作耗时费神,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济效益低,所以艺人大都已转业。

吴之璠《二乔并读图笔筒》

艺术风格

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当时的江南竹刻工艺有两大派系,“嘉定派”更胜“金陵派”,更为繁荣。

“嘉定竹刻之父”朱鹤(号松邻)在嘉定文人雅士的影响和鼓励下,以书画艺术融入竹刻,以刀代笔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能于竹之分寸之间,拓展游刃空间,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皆因势象形,因形造境,风格简老朴茂。

清代大学者王鸣盛诗称“玉人云鬓堆鸦处,斜插朱松邻一枝”。乾隆帝为其《西园雅集图笔筒》题词:“高技必应论高士,传形莫若善传神。”可见朱松邻刻竹技艺之不凡。朱鹤之后,他的儿子朱缨、孙子朱稚征,传承和发展了嘉定竹刻,史称“竹刻三朱”。他们的创造也为嘉定竹刻的基本样式与风格定下了基础。

继三朱之后,吴之璠,是嘉定派竹刻的第一高手。吴之璠擅长圆雕、浮雕等各种技法,早年师法三朱,晚年变法,仿洛阳龙门石刻的浅浮雕,首用薄地阳文刻竹。他的作品传世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时人称之为“鬼斧神工”。乾隆皇帝看了欣喜万分,亲笔在他的作品上题诗:“竹刻由来说鲁珍,藏锋写像传有神。技哉刀笔精神可,于吏吾当斥此人。”吴之璠开创的“薄地阳文”丰富了嘉定竹刻技法,从他学习的后人甚多,最著名的为其女婿朱文右,刻工也精美传神。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顾珏是另辟蹊径的大家。顾珏的刻竹继承“三朱”“三沈”的神韵,但他传承而不泥古,独创刻露精深,细入毫发的风格。顾珏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也正因为这份坚持,竹刻的技艺得以发展繁荣。另一竹刻大师周颢的传世作品件件都是精品。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学者钱大昕在《周山人传》一文中说周颢“用刀如用笔,不假稿本,自成丘壑,其皴法浓淡坳突,生动浑成。”“松壑云泉图笔筒”“兰花秘阁”都是绝顶佳品。

从多位古代竹人大家的艺术风格中可发现嘉定竹刻同书画艺术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文学性强,追求诗情画意,风格简朴、深浅合理,注意到画图与工艺之间的关系,画为工艺服务,而不是工艺为画的附庸,还能以传神创新。嘉定竹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风尚、竹人自身的秉赋和师承关系等诸多因素,又形成了各自的流派,正是云蒸霞蔚,流派纷呈。

朱松邻《深浮雕松鹤笔筒》

未来展望

嘉定竹刻史上有名有姓的竹人共有一百三十余名,虽然经历过辉煌,但是也出现了后继乏人的景况,技艺有中断之虞。

为了拯救嘉定竹刻这一濒危传统工艺,区政府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启动了“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嘉定区文广局立即成立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并将处于濒危状态的嘉定竹刻列为首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嘉定竹刻与顾绣、沪剧、锣鼓书等一起,顺利通过评审,正式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12月,“嘉定竹刻协会”成立,流散的竹刻艺人有了自己的组织。

同时,政府部门还制定和启动了“竹刻保护五年行动计划”,其中包括为竹刻艺人建立工作室,举办竹刻培训班,培养竹刻后人,举办当代竹刻作品展览、讲座,编辑出版《嘉定竹刻》画册等。嘉定竹刻艺术馆的筹建工作也已经列入议事日程中。在中小学的课程中也加入了嘉定竹刻这一传统文化,可见国家对这一传统文化之重视。

结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旅游局等三部门制订的《上海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可拟定一些嘉定竹刻未来的发展路线:首先打造嘉定竹刻的通识教育,扩大嘉定竹刻的传播面,让嘉定竹刻走进校园、博物馆、培训机构等,文教结合,打造嘉定竹刻的美育平台,完善竹人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深入了解嘉定竹刻的传统技法,加强嘉定竹刻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并将其技法分类存档,以供后世研究,进一步优化非遗保护;最后,进一步拓展嘉定地区竹刻文化的传播、消费功能,提升嘉定竹刻品质与品牌,深度挖掘其文化资本等。

总之,完善嘉定竹刻振兴制度,优化传统工艺社会生态,大力培养相关人才,发掘和运用嘉定竹刻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理念,丰富其题材和品种,鼓励技术和材料创新,提升当代设计与制作水平,不断提高作品和产品品质,集聚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优质资源,培育一批上海工匠和著名品牌,使嘉定竹刻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得到新的应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新需求。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70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www.shekebao.com.cn

雅丹石

铜钱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