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揭秘西汉魔镜背后的神秘技术

12-07

揭秘西汉魔镜背后的神秘技术

欧洲童话有个白雪公主,里面的王后总是会对着一面魔镜说“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谁都没想到,世界上最早的魔镜来自于中国的汉朝。这就是我国著名的西汉“见日之光”镜,外国人称呼它为魔镜。这是“见日之光”镜直径7.4厘米,净重50克,现在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曾经在世博会上亮过相。


大家可能会说,这镜子不就是一个铜镜吗?

对,又不对,如果给它一片阳光,这魔镜就能透光。

大家有没有看到,这镜子的背面能够投影到幕布上。无独有偶,其他汉朝的铜镜也有能投影的。就是说,你对着铜镜投光,背后的花纹就能投到幕布上。

大家是不是很惊诧,为什么看着不透明的铜镜能透出它的背面图案呢?可不是,周恩来总理看到后也觉得很奇怪啊,所以,就请了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和上海交大等专家来研究究竟是什么科学原理,让这镜子透出了背面的花纹。

经过多年对比大量存世的西汉铜镜及铜镜透光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不是所有的西汉铜镜都和日光镜一样是魔镜。只有魔镜上有玻璃廓的才能透射背后的花纹。1999年12月6日,上海的《文汇报》报道:运用凹凸透光原理的古代铜镜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材料选用严格,研磨周期极长,自然形成表面保护层“玻璃廓”更需一个世纪的光景,因此透光镜一直是宫廷用品,难以流行民间。

什么叫做玻璃廓呢?玻璃廓就是铜镜的保护层,使镜面平滑光亮,如冰似玉,照人映物,纤毫入内,折射出一种宝光,“玻璃廓”一旦形成,镜面将永不锈蚀。至于这种玻璃廓是不是通过涂层某种材料,还是在某个特定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有玻璃廓的才能透光。

那魔镜又是怎么透光的呢?

科学家解释说:镜体各处的厚薄不相同,有纹饰处较厚,无纹饰处较薄,薄处的刚度比厚处小,镜体在拱起时,薄处变形就比厚处大,也就是薄处的凸起程度比厚处大。这就形成了透光镜镜面各处不同程度凸起的全凸镜面。铜镜在磨研时,镜体各处的刚度以不同的速率在不断降低,镜体各处变形的差别越来越大。镜面曲率的差异也愈来愈显著,变成越磨越不平的镜子。镜面的这种曲率差异与镜背的纹饰相对应,因此在阳光照射下反映出的明暗相间的图像正是镜背的图像。

上面的说法比较拗口难懂,简单地说就是因为磨镜子的工艺,利用了它的凹凸反射投影了背后的花纹。下面这张图可能看起来更清晰点。

这种磨镜子的技术已经在千年前断代,所以,不光是我们觉得神奇,古代人也觉得很神奇。唐代《古镜记》中就写道:“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

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世有透光鉴,以鉴承日光,则背纹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所以说,古代人的技术在现代不一定就能做出来,有些可能断代了,现在人的技术都做不出来,特别是一些皇家宫廷私密工艺,做着做着,因为改朝换代、战争等影响就断代了。没有记录也就成了令人咋舌的文物了。

说起来,古人真是连个镜子都能玩出个高水平了,不得不佩服,要知道那时候可都没有反射折射的物理课,全凭劳动人民一双手做出来的。

所以,我们现代人也要多多更新自己对历史文物的认知。今天继续给大家提提《国家宝藏》日历,大家看我文,有时候会说:哼,就是个卖书的。

完全不是这回事,这是餐后甜点啊,专门配送有气质文化的读者的。完全不影响对故事的阅读,故事也不会因为日历而胡写。最重要的是《国家宝藏》日历和央视的《国家宝藏》栏目一样都是传承和记录中国国宝的,366个日子,学习366个国宝。

送礼自用的好日历。

内容详实丰富多彩,日历一面有《菜根谭》和书写的地方。

喜欢的,真的是可以入手一本,作为2020年的礼物吧,团购地址请点击下面横幅即可。

沉香手串价格

玉壶春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