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茶叶之旅:从嫩叶到香醇大红袍的演变

05-10

茶叶之旅:从嫩叶到香醇大红袍的演变


武夷岩茶有一套传统的采制方法,它是武夷山历代茶农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与总结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吸取红绿茶制法的精华,加上独特的技术措施,因而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品具“岩骨花香”。

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至正大红袍的旅途中,不仅需要养分丰富的地气,心存敬畏的手艺。还要有一颗遵循自然规律,坚守技艺,心怀热忱的茶人之心,才能让一片平凡的叶子变得卓尔不群。




1.采摘

青茶采撷,巧手如梭

采摘茶青时按照红袍村五大核心中“柔情指摘”的标准要求进行,并在每一个环节都严苛要求轻拿轻放,减少茶叶的折断碰伤,用心呵护确保鲜叶的完整,为茶叶生产准备高品质茶青。



青叶采摘若过嫩,成品茶香低味苦;过老则香粗味淡,“三叶中开面”标准采青法,即择三至四叶、在茶叶顶端驻芽开至一半时进行采摘。不同的品种略有差异,肉桂中小开面最佳,水仙中大开面最佳。要求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





2.萎凋

看青晒青,灵活把握

萎凋是茶青鲜叶生理失水、增强茶叶中活性酶的过程,也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对萎凋程度的控制必须恰到好处,失水过多或水分散发不够,都会影响后面的几道制茶工序。



萎凋标准为青叶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6%大部分青叶达此标准即可,由于各岩茶品种的失水程度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山场、不同品种的茶青需分开进行萎凋。




3.做青

动静结合,做青做透

做青过程始终遵循红袍村五大核心中“匀熟手制”的标准,其特殊的制作方法是形成岩茶色、香、味、韵及“绿叶红镶边”的重要环节。做青的过程十分讲究,操作细致,变化复杂,时而摇动,时而静放。



“看天做青,看青做青”高度概括了传统做青的要诀。制茶师傅需要根据茶树品种、茶青的老嫩和萎凋程度的不同,结合当下的温度、湿度等外在因素,灵活地调整和控制茶青的温度和水分蒸发速度。时间持续长达6至12小时,十分考验制茶师的功力,体力和耐力。





4.杀青

感知温度,徒手炒制

在做青工艺当中,是充分地激发和利用酶类物质的活性来促进茶叶内部的发酵,那么杀青的目的是和它恰恰相反,杀青是为了固定茶叶的发酵状态,通过高温来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导致茶叶停止发酵,也就是说当茶叶的发酵状态符合标准之后,就要马上杀青来停止茶叶继续发酵,进而保证茶叶的特性与品质。



手工杀青的茶,根据鲜叶的老嫩程度、含水量、锅温高低等细节,实时调整手法和速度,尽量均匀受热,失水适度,熟度才能刚刚好。让做青叶失掉一部分的水分,呈现一个热软态,为下一步的揉捻提供先决条件。



5.揉捻

破壁塑形,激发茶香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特征的关键工序。杀青工序完成之后就要开始揉捻,通过揉捻,使青叶成条索形态,并通过揉捻破坏茶青叶表组织、揉挤出茶汁,以促进内含物的混合接触和转化,后期在冲泡茶叶的时候,它的水溶性浸出物速度会增加,使得茶汤更加浓厚。



趁着杀青叶片还带有高温,将茶叶转移到竹筛中,左右两掌交替揉动茶叶,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再抖松茶叶。条索是判断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要看其是否紧结、是否有光泽感、是否有“蛤蟆背”、是否齐整不断碎,这些特质都是揉捻这一工序决定的。




6.初焙

凝香铸骨,等候涅槃

炒揉完的茶叶,要及时进行初焙,也叫走水焙、毛火。这个步骤是武夷岩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春茶季赛道的终点一棒。




红袍村炭焙工艺依照五大核心工艺中“轻透焙火”标准进行,是采用了最合适的低温与最适当时间相结合的工艺条件,既可以将茶叶焙透,又丰富了茶叶香气、滋味,使茶叶本身的品质完美呈现。

武夷岩茶的加工制作工艺分初制和精制前后两大部分,以上就是武夷岩茶的初制工艺流程,至此,茶叶诞生了全新的“生命”——毛茶。



制茶是一场持久战,制茶师傅们昼夜奋战,忙中有序,武夷岩茶初制环节顺利完成。短暂休整后,将步入武夷岩茶精制阶段,红袍村茶人匠心犹存,蓄力迸发,时刻以待。


一杯茶的背后,有无数的细节与工艺的加持,才诞生出迷人的岩骨花香。红袍村坚守岩茶制茶工艺精髓,凝练每一道工序,匠心精制每一片茶,只为给您带来一杯至正大红袍。

李叔同作品

红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