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荣获人类非遗,浙江独占6项

11-29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蔚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人类非遗!

这是刚刚从摩洛哥拉巴特传来的消息。

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在拉巴特举行。由我国单独申报的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项目由浙江省牵头申报。

至此,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浙江拥有11个人类非遗项目(详见文后表格),人类非遗项目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

浙江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此次申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以及庙会(赶茶场)、径山茶宴两项民俗活动。

这么一圈点名,可能大家有点懵。下面,上视频!家乡人可以来认领了。

◇西湖龙井

产于杭州市西湖区。

杭州的产茶史,可追溯至唐代,到北宋,辩才法师在龙井狮峰山下开山种茶,成为龙井村种茶制茶的最早历史记载。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四上龙井,题写六首龙井茶御诗,亲封“十八棵御茶树”,西湖龙井逐渐享誉中外。

西湖龙井采摘要求鲜叶嫩匀,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炒制手法精妙,全靠手工完成,总结为“抓、抖、搭(透)、拓(抹)、捺、推、扣、甩、磨、压”十大手法。

一般含水量75%的鲜叶,经过一道道工序作业后,最终做成含水量为6%左右的干茶。500克特级西湖龙井通常需炒制6-7小时。

◇婺州举岩

产于金华市北山双龙洞顶一带。

举岩茶的制作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唐五代时期为十大茗品之一,明清时期成为进献皇家的贡品,有“香浮碧乳”“婺州碧乳”之称,是中国贡茶历史上最为悠久的茶品。

婺州举岩茶大多生长在岩石缝隙或山冈斜坡上,一般在清明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炒制特点以炒为主,炒焙结合,对温度和手法都有极高的要求,从而保持了婺州举岩独特的色、香、味、形。炒制后的婺州举岩外形蟠曲紧结,茸毫依稀可见,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香持久,冲泡时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入口则鲜醇甘美,清新宜人。

◇紫笋茶

产于浙江省长兴县。

又名“顾渚紫笋”,其名由《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论述得来,茶圣陆羽认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

唐时的紫笋茶以团饼茶为主,宋时的紫笋茶为蒸青后,研膏、模压而成的龙团茶。到了明代,朱元璋进行“废团改散”,紫笋茶即成为烘炒类的条形散茶。经过历代的发展,如今紫笋茶的制作技艺要经历十余道工序,所用时间达半月之久。

紫笋茶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冲泡时香气馥郁,汤色清亮,茶味鲜醇而回味甘甜,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

◇安吉白茶

产于浙江省安吉县。

安吉白茶自古种源难得,现使用的品种多为“白叶一号”,是由生长在天荒坪镇海拔800多米的安吉白茶母树繁育而成的优良品种,以白、活、香、鲜、清为特色,叶片白,叶脉绿,颜色鲜活,汤色清亮,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鲜甜。

安吉白茶手工炒制过程分为:采摘、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收灰干燥七道工序。鲜叶只能用春茶前期20来天的鲜叶。采摘一芽带一片或二片真叶,不带奶叶、鱼叶。由于叶片极薄,茎梗粗,杀青理条对温度有苛刻要求,否则非焦叶即红梗。做到叶不焦,梗不红,而又要保持叶张完整,除要求有正确的温度外,还要保持苛刻的湿度,需要极高的手感和手法。

◇庙会(赶茶场)

又称“茶场庙庙会”,流传在浙江省磐安县玉山一带。

赶茶场以“茶神”许逊的传说和对许逊的崇拜为核心,其原始形态始于唐 、宋元明清各有发展。明代,官府在古茶场设立巡检司,对茶叶实施管理。并形成了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庙会——“春社”和“秋社”。

“春社”(正月十五)为祭茶神,在茶场内举行演社戏、挂灯笼、迎龙灯(亭阁花灯)等民俗文化活动;“秋社”(十月十五)为谢茶神,茶农和百姓带着秋收后的喜悦,拎着茶叶和货物,从四面八方到茶场赶集,形成了盛大的、热闹非凡的传统庙会。期间,有三十六行、叠罗汉、抬八仙、骆驼班、铜钿鞭、大头和、大花鼓、迎大旗、迎大凉伞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

◇径山茶宴

起源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寺。

径山茶自古就是佛门名茶。唐代法钦禅师在径山开山种茶,茶宴逐渐形成。

径山茶宴又称“径山茶礼”、“径山茶会”,是径山寺接待贵宾时的大堂茶会。宋代,茶宴已融入僧堂生活和禅院清规,径山茶宴的仪式规程被严格规范下来,并流传至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径山茶宴对国际茶文化的交流起到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径山茶宴历经千年变迁,留下许多名篇华章、轶事佳话,造就了熔名山名寺、禅学茶艺、诗文书画于一炉的径山禅茶文化。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制茶、泡茶、品茶在培养人的平和包容心态、含蓄内敛品格以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茶的饮用与分享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

在茶文化的带动和促进下,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科技水平稳步提高。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在提供可持续生计、增进性别平等,以及促进农村发展、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拓展人民群众对茶文化、茶叶相关知识的认知,深化对中华文明发源发展的认识、凝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坚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都有重要意义;对促进我国茶产业繁荣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浙江省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清单◇

序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名称

国遗项目名称

保护地(相关单位)

1

昆曲

昆曲

浙江昆剧团

永嘉县

2

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浙派)

杭州市本级

3

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中国丝绸博物馆

杭罗织造技艺

杭州市本级

余杭清水丝棉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湖州市本级

扫蚕花地

德清县

含山轧蚕花

桐乡市

4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市

5

中国篆刻

金石篆刻

杭州市本级

6

中国剪纸

乐清细纹刻纸

乐清市

7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

技艺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泰顺县

庆元县

8

中国活字印刷术

木活字印刷术

瑞安市

9

中国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

海宁市

10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九华立春祭

班春劝农

半山立夏节

三门祭冬

衢州市柯城区

遂昌县

杭州市拱墅区

三门县

11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

杭州市西湖区

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

金华市本级

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

湖州市长兴县

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

湖州市安吉县

径山茶宴

杭州市余杭区

庙会(赶茶场)

金华市磐安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沉香

玉镯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