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贺陈盛峰与陆葵香:雨花茶的匠心传奇,荣获南京五一劳动奖

04-29

贺陈盛峰与陆葵香:雨花茶的匠心传奇,荣获南京五一劳动奖

4月28日,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陈盛峰和陆葵香夫妻双双获得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陈盛峰同时还获得十大“南京工匠”的荣誉称号。这是南京茶界首次获得这项殊荣。

陈盛峰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盛峰公司总经理。陆葵香是雨花茶制作技艺优秀传承人。夫妻俩被赞为“雨花伉俪”,在茶界传为美谈。

4月28日,南京市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陈盛峰和陆葵香夫妻双双获得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陈盛峰同时还获得十大“南京工匠”的荣誉称号。

坚守

雨花茶是一种很容易辨识的茶,它的外形就像松针一样,但制作难度极高。

苏茶君近日在南京市下马坊盛峰茶业公司生产车间特意观察了一锅手工雨花茶的主要制作过程。

机器杀青过的茶树鲜叶,大约1斤左右,“回潮”后置于铺着竹席的案板上,像揉面团一样用双手按住,向板上用力进行“揉捻”。完成揉捻的过程用了43分钟,茶叶呈现出卷曲的粗条形。

揉捻后开始下锅。难度最高的工艺手法大多在锅里完成。第一个环节是“搓条”。在50~60摄氏度的锅温上,抓起茶叶,双手伸平搓动,卷曲、勾连的茶条开始神奇地变色、变细、变直。40分钟后转入“抓条”。

“抓条”的手法很复杂,也是雨花茶手工制作技艺变幻莫测的部分。一只手在锅中“轻拢慢捻抹复挑”,手法变化细微,锅温也不断调整,外行人不易看出门道儿,但见茶条颜色不断加深,越来越直挺,也越来越纤细,时而云髻堆翠,仙袂乍飘,时而松生空谷,若飞若扬。

雨花茶手工制作技艺以不同凡响的想象力,综合运用“抖、拋、揉、搓、抓、荡、扣”,及“推、抹”等工艺手法、集众多绿茶制作工艺于一身,在中国绿茶手工制作专业领域中享有崇高地位。

所有这些手法和过程造化出雨花茶独特的色泽和香气,色泽绿润,内质清香鲜醇。

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复杂的工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实现了机械化。雨花茶是国内最早一批实现全程机器制作的茶叶品牌。

但是,手工制茶在雨花茶进入机器化生产以来从没有间断。如今盛峰茶厂仍然保持10口锅的规模,这在许多茶厂中是不多见的。

陆葵香获得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得益于这种手工技艺。2002年她第一次走进炒茶车间,进厂后就被分配学习手工炒茶,这一干就是17年。

炒茶的活儿辛苦又枯燥,但陆葵香说:“还是手工炒出来的茶好喝,当然,要炒的好才行,炒的好的雨花茶,手摸上去就像丝绸一样,那种感觉好开心,就忘了累。”

作为中国针型茶的翘楚,“雨花茶几十年不走样儿,不走调儿”(原江苏省农林厅工程师胡再瑞语),其手工制作技艺受到几代人的传续和坚守,“雨花伉俪”陈盛峰、陆葵香就是新一代传人中的佼佼者。

传承

2019年初,陈盛峰新订购了34张手工竹篾编成的茶筛。这些茶筛按网孔大小分为2号到11号筛,是茶叶分级拼配的传统“神器”。

毛茶分选拼配也早已机械化,有机选,风选等,但陈盛峰仍固执地保留手工茶的“筛选”。

筛选有严格的方法。茶筛按照网眼大小分为不同号码,根据毛茶的情况进行选择使用。“筛选”可分为“抖”“撩”“飘”等几种方法,用以区分出叶片大小、粗细、轻重。陈盛峰坚持认为,机选的原理来自于筛选,但无法做到筛选的细腻。

陈盛峰的制茶车间现在仍在使用的茶筛最老旧的是1951年制作的,当年祁门红茶拼配师王学才将祁门红茶的筛选拼配技术引入中山陵茶厂的绿茶制作。雨花茶承载的历史很重!

南京雨花茶是一款耸立在历史十字路口上的茶。

它创制命名于1959年,虽然只有60年,但茶脉深厚绵长。东吴“以茶代酒”的典故就出自南京,历史上著名的“北苑茶”在这里发轫,史料有“茶圣”陆羽在南京栖霞山采茶的记载,明朝建都南京,朱元璋“废团改散”,南京成为现代茶饮方式的嚆矢之地。

不仅如此,清末中国第一个官办茶叶科研拓植机构“江南植茶公所”就出现在南京。

1959年,新中国第一款名茶雨花茶在南京诞生。创始人俞庸器是我国第一代科学茶人。

陈盛峰作为俞庸器的私淑弟子,在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历史剧变中执着于雨花茶生产工艺传承和历史感悟之中。

1992年,还在求学的陈盛峰用尽自己的积蓄买下一本陈宗懋编撰的《中国茶经》,在书中他第一次知道了“江南植茶公所”,也惊闻地点就在南京紫金山。这为陈盛峰后来的茶叶人生埋下了一粒历史文化的种子。

他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山陵茶厂的一名技术员。他拜所有的老师傅为师,反复体会炒茶的各种要诀,分辨各种细微的差别,每到采茶季他几乎天天围着茶锅转,经常一天要炒十几锅茶。

他到紫金山茶园找寻老茶树,到“15号职工宿舍”逡巡寻觅,那里原是俞庸器的住处。他通过查阅书籍,走访老茶人,反复勘察地形,确定江南植茶公所的大致地点就在15号职工宿舍一带,如今的南京“海底世界”。

历史冥冥之中传递的信息让陈盛峰感动不已。1905年,江南植茶公所在此设立,半个世纪后,俞庸器在同样的地点设计了出新的雨花茶。如今,他在这片土地研茶,一股历史的使命感激荡在陈盛峰的心房。

上世纪90年代末,陈盛峰从废品堆中抢救下一批雨花茶的创始资料,其中包括俞庸器的工作日记,中山陵园茶树栽培日志等许多文字资料。

陈盛峰还抢救下一批包括雨花茶在内的1960年国内名茶“标准样”,这或许是目前遗存的最早的名茶标准样。陈盛峰功莫大焉!

陈盛峰每年都请来原中山陵茶厂的一些退休老师傅参加生产。许多人已经70多岁,盛峰茶场好像是他们的家,他们在弥漫着茶香的车间里至今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和笑语。

2016年,在陈盛峰的多方奔走下,南京市农委组织各地雨花茶场70多名选手首次参加江苏省举办的炒茶大赛,陈盛峰亲自上阵,获得一等奖。从此,雨花茶炒制技艺开始纷纷亮相国内各地。

盛峰茶场有8名固定职工,都会手工炒茶。陈盛峰的要求是,财务、销售、评审、内勤人员全部都要上锅,手工炒茶是基本功,必须人人过关。

在机械化制茶比例已接近百分百的时候,继承传统,坚持手工炒茶是关键,没有手工制作,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就缺少了核心支点。陆葵香不当老板,专心炒茶,志意高远。

2018年,陆葵香在南京市雨花茶炒茶大赛中第一次获得一等奖。雨花茶前辈炒茶师傅如今都已进入古稀之年,陆葵香的获奖代表第三代炒茶人的继往开来。

开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陈盛峰并非苦守传统,在他25年茶业生涯中,带着信念和勇气,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走出一个又一个新天地。

陈盛峰是“根红苗正”的茶人。他1994年毕业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当时叫“句容农校”,是江苏省茶叶学子的“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雨花茶的创始地之一——南京中山陵茶厂,2002年成为厂长,2008年,陈盛峰担任南京茶叶行业协会会长。陈盛峰后天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奋斗,使这个履历赋予他权威的色彩。

其实每个人都存在随时面临抉择和考验的可能性,或许那个考验永远不会出现,一旦出现将寒燠立现。

中山陵茶厂是政府序列中山陵园管理局下辖事业单位。2003年被卷入全国性的企业改制浪潮。陈盛峰面临他人生的一场重大抉择。

陈盛峰后来多次提起这个话题:“以前我戴着中山陵茶厂厂长的桂冠,虽然也忙忙碌碌,但有时是迷失的。在改制的抉择面前,我第一次清晰地发现,其实我就是一个做茶的。我坐办公室能坐出什么名堂呢?”

“还有那些同事,特别是我的师傅们,他们年纪大了,和我一样,不做茶,他们也将面对忧心忡忡的后半生。”改制后的盛峰茶厂带走了许多“富余”职工,旋踵间都成为盛峰茶业的中流砥柱。

陈盛峰曾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幸福和欢乐都是茶带来的”。他和陆葵香给孩子起名叫陈陆宇(“茶圣”陆羽,字鸿渐,唐朝人。取其名谐音),表达对茶业人生的信念和追求。

陈盛峰突围而出带来一场雨花茶的市场变革,这是他始料不及的。

“盛峰”牌雨花茶脱胎于“钟山”牌雨花茶,长期以来“钟山”雨花茶是“官茶”的代名词,市场难觅其踪。虽然工艺正宗,但产量少,政府采购尚显不足。据了解,许多在南京生活30年的人无缘品尝到“钟山”牌雨花茶。

2012年,陈盛峰开始创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盛峰”牌。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于金宝曾说:“‘钟山’牌好比陈盛峰抱大的孩子,如今又交给管理局了,但陈盛峰功不可没!”

盛峰茶业出现后,其产品开始更多地面向大众市场,宣传力度加大,价格越来越透明,行业交流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雨花茶。陈盛峰用他那双炒茶的手,为世人拉开了钟山雨花茶神秘的面纱。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江南植茶公所、针型茶、梅茶间种、俞庸器……陈盛峰的抉择善莫大焉!

追求

令人有些难以置信的是,雨花茶在许多方面的创新变革领跑了中国茶叶40年的发展历程。上世纪60年代,雨花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制茶生产,特别是九十年代后,品牌化,标准化,有机栽培转化等产业转型都是开风气之先,这些开拓性的工作,中山陵茶厂始终是重心所在。陈盛峰在许多领域献身其中,一直奋斗在茶产业发展的前锋带。

2006年,陈盛峰提出雨花茶制作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但曲高和寡。他到处奔走,自掏腰包调研学习交流。

陈盛峰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接轨茶叶科技、文化和市场前沿。2007年,陈盛峰还应同为针型茶的湖北恩施玉露厂家邀请,帮助完成了恩施玉露全程机械化改造项目。促进了雨花茶制茶工艺的横向交流。

就在这一年,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专为“江南植茶公所”写了一张条幅,委托专人送到陈盛峰的手上,南京雨花茶的历史文脉受到世人更多的关注。

盛峰茶业人员还纷纷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公司职工陆葵香、王亚仑分别前往杭州、苏州,参加浙江农林大学,以及文化部、江苏省文化厅非遗传承人研修班学习。陈盛峰本人也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社部联合组织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2016年,雨花茶制作技艺入选江苏省非遗保护名录。这可以被看成南京雨花茶工艺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陈盛峰说:“把雨花茶带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夙愿,作为育茶人,我更愿意像茶,把苦涩埋在心里,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文/苏茶君,图片提供:盛峰茶业)

编辑:张盼盼、周薇平

一般的玉手镯卖多少钱

蜜蜡多少钱一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