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澄心草堂珍藏:独步文房四宝,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

05-03

澄心草堂珍藏:独步文房四宝,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

文房用具深受历代文人的钟爱,不仅因为有实用价值,而且作为载体,千百年来文人赋予了它丰赡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在文房用具的构思和制作上显示出的非凡的创造力,也使其成为中国独有的文化见证和艺术瑰宝。


宋代以降,特别是明清时期,文房用具有了长足发展,除了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出现了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明代记述文房清供的专著,有屠隆《考槃余事·文房器具笺》、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文震亨《长物志》等,都详尽地记述了书斋陈设器具及其发展演变的历程。《独抱虚怀—澄心草堂藏文房用具》正是通过26件各品类的文房用具,展示了古人书斋风雅的格调。


此次专场中的藏品,均是澄心草堂主人多年收藏的心爱之物。其形式种类多样,有笔筒、笔掭、印章、香筒、香盒、铜香炉及佛道造像。常伴于书房、案头,这些器物便以最自然的姿态,经历着时间的洗礼,与无数的文人碰撞,成为了最质朴的历史见证者,它们也将在时间的长河里,继续前行,昭示来者。


Lot 1824

清早期

紫檀嵌百宝花鸟纹笔筒

出版:《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52-57页。

高 20.5 cm;直径 13.5 cm

估价:RMB 600,000-900,000



此件百宝嵌笔筒以名贵紫檀木为载体,形体精巧雅致,周正隽美。通体包浆温润,色泽黝黑深沉,微微泛紫,牛毛纹若隐若现,含蓄唯美。口沿呈外高内底有弧度,唇边较宽,筒式腹,下承三足。



外壁打槽镶嵌玉兰花两株左右相欹,曲干遒劲有力,有饱经沧桑之感,玉兰花于枝头或欲放,或盛开,颗颗饱满,如沐春风。韧枝之上,雀鸟一回首而栖,一探首抬尾,体态肥硕,羽翼丰满,姿态栩栩如生。旁有苍劲梅花一株,虬枝奋力伸展,枝杈横折有力,枝头梅花竞相绽放,又见野菊摇曳生姿。画面取法折枝花卉立意,以厚实螺钿嵌花瓣,碧玉嵌花叶,色彩鲜明,光彩悦目。口沿饰缠枝莲纹一周,极具时代特色。


Lot 1803

清早期

杨谦 竹雕柴门送客图笔筒

款识: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筠谷书

出版:《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40-43页。

高 15 cm;直径 12.8 cm

估价:RMB 450,000-600,000


此品通景刻绘老友离别的场景,但见流云弥漫,巨石叠嶂,古松蜿蜒,茂林修竹,茅舍掩映其间,意境高妙,尽显山居之清逸;栅栏门外,高士拄杖相送,身前老者携小童作揖拜别;辅助场景亦是刻绘得极为生动,一侧江泊之上,船夫早已准备妥当,等待出发。



整体场景丰富,人物关系的梳理,以及主景的把握,着实巧妙,突出了故事主体性,将送别的不舍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笔筒一侧巨石之上,阴刻杜甫《南邻》七言诗句:“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点明主旨,诗画结合,颇可玩味。后落“筠谷书”款识。



“筠谷”者,杨谦之字。其生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号吉人,别署益斋、疁城小隐、扫花益斋等,江苏嘉定人。多以篆法闻名,金农白文“金吉金”印、朱文“金氏寿门书画”印,以及罗聘“罗聘私印”均出自杨谦之手。杨谦家学渊源,继承父业,善书画、治印,精竹刻、制砚,为一时名家。


Lot 1811

朱三松 竹雕高士听泉烹茶图笔筒

款识:戊午秋日三松制

出版:

《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5月,第12页。

《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9月,第12页。

《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6-11页。

展览:“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2018年5月,嘉定竹刻博物馆,上海。

来源:中国嘉德,2011.11.15, Lot 4076。

高 16.5 cm;直径 11.9 cm

估价:RMB 2,800,000-3,500,000


清人金元钰所撰《竹人录》记载:“(三松)性简远,善画远山、澹石,丛竹、枯木,尤长画驴。其雕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



此笔筒截取莹采圆润的竹材所制,采用透雕刻法,刀法简古有味,镂空作地,虚实互应,相间成章;兼用高浮雕法,镌刻图案之正面,同时旁侧圆转处亦见刀痕。构图以松下高士听泉烹茶为题。高士拢发长髯,凤眼隆鼻,宽额丰颊,回首而视,洒脱闲适,宽袖博带,衣纹清扬,褶皱自然;身后古松虬然,枝干似苍龙,针叶如车轮;身前山石嶙峋,怪瘦镂透。另侧两小童眉开眼笑,顽皮可爱,或手持如意,或精心研墨。桌上文玩清供罗列,风雅高洁。



此件笔筒工艺有厚积薄发之感,从镂空处观赏纹饰之侧面,图案、人物立体感甚强,且经多年盘玩,侧面已有圆转之象。整体风格趋于质朴简约,而技法却老辣成熟,深具明代晚期嘉定派竹人之风格。



朱稚征,明朝竹刻名家,嘉定(今属上海)人,号三松,与其祖朱鹤(号松邻)、父朱缨(号小松)均为嘉定派竹刻开源导流的重要人物,史称“嘉定三朱”。


Lot 1817

清早期

朱文友 竹雕西厢记香筒

款识:文友

出版:《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18-21页。

来源:原台北国泰美术馆藏品。

高 24 cm;直径 4.8 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清人金元钰所撰《竹人录》记载:“胥文友得妇翁指授,能传其艺。”



此竹香筒出自清代嘉定竹刻名家朱文友之手,通景式构图,以减地高浮雕、透雕,辅以阴刻等技法,表现明末清初极为流行的《西厢记》“张生巧遇崔莺莺”之境。



画面可见怪岩重叠,古松穿岩而出,蟠曲如龙,组成衬托主题的背景,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景物的层次;张生于虬髯古松下,横琴石案,轻拨琴弦,面庞俊秀温婉,似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莺莺在红娘的相伴下,正凝神专注于琴声。此般情意绵绵、缠绵悱恻的爱恋景象,忠实于原著剧情,将文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令人赏心悦目。


画面一隅镌“文友”款识。


朱文友,又作文右,字梧,号筠斋,上海市嘉定人,是清代早期竹雕名家吴之潘的爱婿,亦为雕刻名家。


Lot 1815

清早期

铜筒式炉

款识:常伴高斋

出版:《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106-109页。

高 8.6 cm;直径 10.8 cm;1772.6g

估价:RMB 1,200,000-2,200,000


筒式素炉,造型简约。炉体熔铸规整,高矮合度,器壁微弧,圆正的器口与刚劲的线条形成直与圆、刚与柔的鲜明对比。三足与炉体下缘起伏精妙,有如风吹水面,微波泛起,柔和自然,为明末清初之工艺特征。



足尖有露铜质处,可见铜质历经久炼,其色已细密赤亮,比之后世铜炉用铜精炼多矣。致持之坠手,叩之音清脆亮,颤越悠扬,细密厚实,当为上好精铜所铸。


底心嵌款“常伴高斋”四字篆书,框线平行对仗,边角锐利,四字铸后精心修磨,结字舒朗,笔画韧劲,转角圆润,刀法精准,精到传神,亦可读出造款者匠心独具。


陈元龙(1652-1736),字广陵,号乾斋,一号高斋,浙江海宁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进士,雍正七年(1729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乾隆元年(1736年),卒,谥文简。


Lot 1822

明正德

铜鎏金阿拉伯文三足筒式炉

款识:正德年制

高 14.2 cm;直径 15.8 cm; 3188.1g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此件筒式炉以黄铜铸就,铜质精炼,入手生坠,局部露铜,观之若金。更为难得之处,通体皮色上佳,红皮宁静匀透,似朝霞之初现,包浆厚泽沉稳,若美玉之莹润。而传世的正德炉中,以压经、鬲炉为多,此炉取战汉青铜器皿“奁”化裁而来,是为罕至之器,此炉制式甚为独特。



此炉形隽雅周正,圆口微敛,直筒腹,腹下缘承以三简化兽足,圆润外鼓凸,转折出足,呈外撑状,粗壮有力,巍然似鼎,显浑厚沉雄之精气。腹壁设三如意形开光,内以鱼籽锦纹为地,饰阿拉伯文,系伊斯兰教圣训哲言,善祷善祝,以为祈福,文字流畅优美,书写精绝,有刀笔合一之功。炉底正中开方框署“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结体中正,铸后精修,笔划刚劲有力,錾刻深峻,端正庄敬。整器枣红与栗壳皮色交错,配以口沿、阿拉伯文的局部鎏金装饰,案前赏之更觉辉灿华美。


Lot 1819

铜鎏金大肚弥勒坐像

出版:《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84-89页。

39.5×26×23.5 cm;11.6kg

估价:RMB 1,000,000-2,000,000



此尊弥勒坐像身躯稳健端庄,圆脑硕首,大耳垂肩,细眉杏目,嘴角上扬,张口大笑,面容和悦,呈半跌迦坐姿,右手搭于右膝之上,左手倚靠并抓握乾坤袋,元宝、文钱散落一侧。身披宽袍,袒胸露肩,衣褶散逸,自然流畅,疏密有序,毫无滞感,衣饰缘边及乾坤袋均錾刻精细的折枝花卉纹。通体鎏金,金水凝厚饱满,供养传承年代既久,局部红斑凸显。整器铸雕工艺精湛传神,姿容刻画精绝,传神写照,将佛祖憨态可掬、悠然自得的形象表现得游刃有余,逸趣横生。观之身心愉悦,诚如古人所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Lot 1807

石叟 铜嵌银丝自在观音坐像

出版:《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78-83页。

高 26 cm;3263.1g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石叟,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著名的冶炼专家和艺术雕塑大师,善铸造纯铜器,其冶炼、雕塑之佛像、文房案器技艺超群绝代。《梦窗小牍》亦有记载:“石叟,……善制嵌银铜器,所作多文人几案间物,精雅绝伦。”


此尊观音以精铜为材范铸而成,面庞丰腴,前庭饱满,眉间白毫嵌银,双目宛若未开敷的莲苞,眼睑低垂,目光下敛,鼻梁宽挺,下颚微收,神态安详,眉宇间流露出恬淡宁静、庄重娴雅的神态。



身躯微仄一侧,左手抑地,右手扶膝,无拘成规,自由自在,故称自在观音。盘发成髻,正中饰灵芝云发饰,头戴风帽,身着通肩宽袖衲衣,颈脖及上胸袒露,正中衣带交结,颇有厚重质感,下着长裙,衣纹简明丰满,折迭密集流畅,衣裳下摆自然铺展于地,写实而具有艺术感染力。衣袍边沿以错银丝工艺饰缠枝花卉纹、风帽后背饰“壬”字云纹,纹饰线条粗韧,但极为平滑流畅,工艺难度高深,使造像显得格外典雅,所嵌银丝虽已氧化变色,但图案依然清晰可辨,愈显古朴之气。背后如意纹一侧有嵌银丝“石叟”款识,字体朴拙无俗韵。整尊观音坐像造型完美,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情端庄娴雅,流露出恬淡宁静与聪慧的神态,好似俯看尘世众生,透露着静穆之美。


Lot 1812

明晚期

德化窑持经观音坐像

出版:《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72-77页。

高 21.6 cm

估价:RMB 600,000-900,000



观音发盘高髻,饰如意簪,面庞丰腴,弓形眉,双目微启,鼻若悬胆,樱桃小口,圆肩修身,身披广袖长衣,袒胸饰如意璎珞。腕戴玉镯,双手交叉于左,右手持经卷,阐经明义,点化芸芸。左腿屈起,右腿盘掩,跣足半跌迦状坐于镂空岩石之上,素圆钵置于右侧石台。

石英岩玉

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