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白茶深度丨白毫银针:白茶之王的奥秘

05-28

白茶深度丨白毫银针:白茶之王的奥秘

白毫银针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白茶,由于其全为茶叶单芽,满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因此得名“白毫银针”。

作为白茶等级中最高一级的茶品,白毫银针素有“茶中仙子”,“茶王”之美称。

如果说非凡的口感和独有的芳香是白茶应有的滋味,那么巧夺天工的白毫银针就是白茶中最为“极致”的存在!

1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福鼎是中国白茶发源地。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就是位于闽浙边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内的太姥山。

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太姥山时有绿雪芽茶”,民国卓剑舟先生在《太姥山全志·方物》中引用了周亮工的这句话后进行了进一步阐释:“绿雪芽,今为呼白毫,香色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

根据《中国茶叶大辞典》记载,清嘉庆元年(1796)福鼎县首用当地有性群体茶树——菜茶壮芽创制银针白毫。1885年改用选育的“福鼎大白茶”品种制作。据历史文献和专家论证,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1982年,“白毫银针”便被商务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2

得天独厚,出身名门

福鼎是中国白茶发源地。福建福鼎依山傍水,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土壤特质等自然因素,使茶树接受的考验也更多,接受地理环境的孕育的时间也更长,是白茶生长的最佳之地。正是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才出产既稀缺又珍贵的白毫银针。

3

采摘不易,顺应天时

在《福鼎白茶》一书中有记载“现有一亩茶园一年能产生白毫银针不足2千克…

白毫银针的采摘周期极短,一年只能在开春时节采摘一道,而且是在芽头发出来短短几天时间内里集中采摘。

茶农需在早春芽叶初展时,采下完整芽头。而且还得在晴天采摘,因为晴天气温高、湿度低,茶鲜叶容易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雨天和大雾天均不宜采摘,由此便衍生出福鼎白茶采摘原则“十不采”。

4

清鲜爽口,毫香醇厚

白毫银针除了因为产量少而显得珍贵外,还有它特有的鲜爽、素净、清新,浓郁的毫香等显著特征。

其干茶芽头肥壮,白毫满覆,沸水开汤后,毫香与花香交融,茶汤细腻甜润,层次丰富,馥郁迷人。

上好的白毫银针浑身披满白毫。冲泡时,水温可在90℃-95℃之间。热水不可直冲茶芽,应当沿杯(或壶)壁入冲,这样既不会损伤茶芽品相,也不会因茶芽大量脱毫使茶汤变浊,影响其汤色的美感。

泥石

木刻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