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发现非遗之美》系列:粉彩瓷的魅力

06-08

《发现非遗之美》系列:粉彩瓷的魅力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瓷),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中国的制瓷中心。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高温窑变粉彩《丝路风情》瓷板画/李文跃)

粉彩瓷板画《松山文会图》/李文跃

高温窑变粉彩《一路高歌》瓶 /李文跃

《发现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右一)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粉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李文跃(左一)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左一)与《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右一)


李文跃,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1959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国家高等院校教学名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二级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陶瓷粉彩装饰》主持人,“国家非遗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现代学徒制教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合会副主席,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粉彩艺术研究院院长。

【本期人物】李文跃

李文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

李文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李文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证书

高温窑变粉彩《春风得意丽人行》瓷板画/李文跃

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设立和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景德镇由此成为“五方杂处”、有“十八省码头”之称的陶瓷大都会,为瓷业习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文跃《西域风情》

李文跃粉彩瓷作品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习俗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及瓷行、瓷庄和瓷号的大量涌现。各商帮都有自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加强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运销。随之而来的各地风俗习惯给景德镇瓷业习俗增添了新的内涵。

李文跃大师在创作示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授牌仪式(右二:李文跃)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蕴含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传统手工成型工艺的艺术价值。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靠着一辈辈匠师们无数的实践过程。不同时期的瓷器展示了古人与自然结合的特性,靠人的手作成型充分体现了其特有的来源自然,贴合生活,具有深刻的人文艺术价值。

李文跃《大唐飞天》

李文跃粉彩瓷作品

李文跃粉彩瓷(镶器)作品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工业文化生态的独特性、唯一性。建立在生产协作关系之上的人文信息,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讲究天与地的完美,蕴含了中国人敬畏天地,天人合一,与自然世界和谐共生的伟大哲学思想。 它承载了瓷业窑工的生产和生活,是瓷都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李文跃 《文姬归汉》瓷板画

李文跃/ 粉墨彩《曲阜三孔》瓷缸

李文跃粉彩瓷作品

李文跃《一路高歌》粉彩瓷(镶器)

(责任编辑/姚泽民)

蓝松石

石榴石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