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抚顺传奇:煤雕琥珀艺术的传世之宝

05-14

抚顺传奇:煤雕琥珀艺术的传世之宝


工艺大师刘东坡

“双和兴”创始人赵昆生


张国勇


在抚顺,煤精琥珀雕刻艺术不仅是一门手艺、一个产业,更是一个具象征意义的地理文化符号。煤精琥珀艺术与百年“煤都”同生共荣,堪称这种艺术门类全国的鼻祖。抚顺煤精琥珀极高的品质,原料的唯一性、工艺的独特性,让煤精琥珀雕刻艺术蜚声海内外,并成为抚顺近几百年发展进程中,最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符号。

2008年,抚顺煤精雕刻艺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说到这种艺术,一定要提到抚顺百年老字号“双和兴”。

满族人祖先女真人,一直相信自己是龙的子孙,并相信浑河左右有条龙脉蜿蜒庇护族人。这条龙脉从抚顺清永陵启运山和苏子河开始,进入浑河由东向西,经萨尔浒、抚顺城、东陵直抵沈阳故宫。

启运山是“关外第一陵”永陵的坐山,连绵12峰暗喻清王朝将出现12个皇帝。清王朝迁都北京后,把抚顺这块风水宝地,当成“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龙兴重地”“禁中之禁”,不让外族进入。

为保护“龙脉”,清王朝统治者以抚顺为中心,西起山海关长城,东到吉林船厂,北到开原威远堡,南至丹东凤城,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用43年时间,在东北大地构建起绵延1900余里的柳边墙,俗称柳条边。

对应北京“紫禁城”,这项历时漫长的浩大工程,被称为满族的“绿禁城”。清朝统治者为保护龙脉煞费苦心,一切好像是命运安排好了,种种历史巧合,在1901年后发生:清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901年,内忧外患、入不敷出的清王朝,以一万两白银的捐纳批准民族资本家王承尧、翁寿,在皇朝禁地抚顺的“龙脉”上动土挖煤,10年后,延续268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

1973年,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煤精雕刻制品“耳塘”饰、圆珠等,经专家鉴定原料均来自抚顺,是我国煤精雕刻艺术史上最早的实物。这一发现,使煤精雕刻历史上溯至7000年前。然而,煤玉雕刻艺术真正成为一门工艺,还是近一百多年的事。

抚顺“龙脉”上出产的煤精被称为“龙骨”,与煤伴生的煤精琥珀,又被称为龙的魂与魄,而让龙灵再生的人,就是那些掌握煤精琥珀雕刻技艺的艺人们,其中的杰出艺人几乎都出自“双和兴”这个老字号门下。

1903年,抚顺煤矿从试采转为正式开采,煤精琥珀随煤炭大批量开采出来。

这一年,来自河北省深县赵家村的赵昆生、赵景霖兄弟来到抚顺。

赵家是木雕世家,清朝末年,经京城一贝勒推荐,赵家应募修建沈阳故宫凤凰楼。凤凰楼完工之后,抚顺一些富户看中兄弟二人手艺,请他们到抚顺经营木雕生意。

在抚顺,兄弟二人发现煤精琥珀是可雕性较强的工艺原料,便尝试以煤精琥珀为材料进行雕刻。特别的原料生成了独特的艺术,美好的前景,让他们下决心与另一个木雕艺人张佰孝合作,于1906年成立了抚顺第一家从事煤精、琥珀雕刻和销售的商号“双和兴”。

“双和兴”寓意兄弟和睦,和气生财,生意兴隆。

“双和兴”门下有学徒20余人,生意遍布大连、沈阳、北京、广州等地,是当时抚顺规模最大的煤精琥珀雕刻作坊,三人也成为抚顺煤精琥珀雕刻的第一代宗师。

赵氏兄弟招收的20余名学艺弟子,大多数人成为中国煤雕艺术承上启下的文化传承人,使得抚顺煤雕艺术延续一百多年,一直传承到现在,刘东坡、郭义、李玉明等煤精琥珀雕刻大师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赵氏兄弟招收的20余名学艺弟子,大多数人成为中国煤雕艺术承上启下的文化传承人,使得抚顺煤雕艺术延续一百多年一直到现在,这其中有刘东坡、郭义、李玉明等代表性煤雕大师。

在诸多煤精和琥珀雕刻大师中,1909年出生的刘东坡最具传奇色彩,他12岁拜赵昆生为师并得到真传。4年出徒时,这位16岁少年,一改师兄弟只能雕刻烟盒、烟嘴、笔筒、花瓶等小工艺品的创作风格,首创大型煤雕艺术作品《刘邦斩蛇》,把抚顺的煤雕艺术推向了历史第一个高峰。(未完待续)

(抚顺日报)

红玛瑙的功效与作用

玛瑙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