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小暑节气喝茶指南:白茶、岩茶还是红茶?

07-05

小暑节气喝茶指南:白茶、岩茶还是红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当迎面吹来一阵风没有任何凉意,而是热风扑面的时候,小暑到了。

小暑到大暑,是夏天最难熬的时候。

月中为大,热气犹小。

小暑只算夏天开胃菜,后面还藏着庞然大物似的大暑,一天比一天更热。

小暑有有候,温风至,蟋蟀居,鹰始鸷。

说温风,其实是客气话。

盛夏小暑吹来的风,半点也不温柔,而是火辣滚烫。

白天走在没有树荫的路上,灼灼烈日遇上热风熏人,堪比小米椒炒指天椒。

溽景薰天,炎光折地,热不可耐。

《2》

小暑之后,开始入伏。

(今年7月15日入伏,8月24日出伏,共40天)

近期福州的白天极热,是连日暴晒的狂热。出门没走几步,就是一身汗,仿佛身上藏着一只水桶,不停在往下漏水。

连李麻花这种运动狂人也放弃了晨跑——怕晒黑。

夏时令,白天长。清晨五六点钟,已经天光大亮。到了傍晚,一直过了福州的晚高峰,天还没有彻底变暗。

徂暑彤彤,上无纤云,下无微风。

《易经》里,小暑的卦象是“遁”。退避、隐藏、避暑、夏藏。

现代人有空调,学蟋蟀居宇,还能避暑。

古代没有冷气,夏藏避暑时,只得是凉亭水榭,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曲水流杯。

是以,古人避暑硬件靠不住,只能从精神方面寻找弥补。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境,凉生为室空。”

白居易的避暑诗,写得倒是优哉悠哉,很是浪漫,仿佛要传授什么避暑秘籍。

然,翻译成大白话,其实也是靠硬扛——反正三伏天的天气就这么热,扛得住扛不住都要扛。

比起文人的写诗发牢骚,农人对盛夏的燥热倒没有太多怨言。

“(农历)六月不热,五谷不结。”三伏天就必须要热。大热,特热,田里的禾苗才长得好。

“六月盖被,田中无米。”三伏天要是逆天不热,入秋后没有好收成。

想到这,心里倒是生了丝期盼。让烈日来得再猛烈些吧,顺应天时,晴雨适中。

等过了小暑大暑出伏后,今年的秋茶等在前方,花香甜柔温润的迎秋茶已在不远处。

《3》

盛夏小暑,骄阳当空,热力无边。

漫长的白天,躲在房间里吹空调,观望外面的骄阳与树影,余下还有一件让人舒心的活动是喝茶。

盛夏暑气重,天一热容易心焦。心焦生怒气,会伤及心脉。

老李反复强调,夏天要养心。

往家里多摆几盆阔叶绿植,多看绿色养眼降燥。

日常穿衣也要浅色系为主,穿淡绿、湖蓝、浅蓝这些看上去令人清凉的颜色。身心愉悦了,才不焦不燥不堵。

并且,千万千万不能喝冷泡茶

小暑阳气外放,盛夏养阳,五脏缺少阳气庇护,相对娇弱。

天天贪凉,用冷水泡茶叶,再放进冰箱冰冻了喝。日复一日,喝下远低于自己体温的冰凉茶水,外热内冷,将寒气大量包入体内。

寒不能化热,热不融寒,时间长了不生病才怪。

尤其长坐空调房的夏天,热饮更是必须。

前两天,从外面办事回到室内,刚好是下午三点,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找到一袋去年的迎秋,扔了一把干茶放进1L的玻璃大壶,倒入沸水,盖上盖子。

静静立在旁边,看散茶叶子沸沸扬扬,缓缓下沉。

逐渐释放成黄绿色,内在茶味悉数释放后,体力消耗殆尽,沉伏在底部。

这种感觉,好像看完了一部微电影,一撮白茶的一生,便交付在滚烫热水中。

大壶泡茶,节奏很快。加入沸水后耐心等一等,不到十分钟,茶水温度已降至55℃以下。

倒出一大杯,装在阔口大茶杯。大口喝之,特别解暑。

这般喝茶,不仅享受高山白茶的鲜醇,还能消暑。

且喝的是温茶,不冷不烫,不冰不冻,不伤脾胃,最是符合中国胃所需。

略带温热的茶汤喝下后,微微发点汗。

滞留在体内的暑热随着体表汗液排出,浑身上下更松快了。

《4》

直播间有茶友问,夏天适合喝老白茶吗?

答案无疑是肯定,老白茶,四季皆宜

自暑热喧嚣的室外回来,多数茶友下意识会选花香高雅清扬的新牡丹。

那香清甘活,沁爽鲜润的茶汤进入口腔那一瞬,四溢的花香早已盈满喉间与舌面,让人神思清明,轻快不已。

但盛夏选择老茶,会更甘润。

选一饼陈了3、4年的白露饼,比如,《九万里》的大饼与小饼。沸水冲之,速速出汤。

当稠滑的茶汤顺喉而下,穿过舌面,滑过喉间,落入咽部。

那药香、那枣香、那陈香,化身成了一把细细扫子,轻柔地扫过这些部位。

徐志摩的挥一挥衣袖,是不带走一片云彩。而此时,能带走一扫暑与热。留下来的无尽甘甜,以及大量生津。

津,其实是大白话里的唾液。

津液在喉间肆意涌出的,润燥润泽力极强。

且,老白茶经年陈化后转化出来的丰富滋味,还会挂壁在口腔、咽喉、舌面,持久荡漾出甘香。

生津留香,甘香满怀,这种感觉无限美好。

个中美好,先是被味蕾感知,接下来便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释放出大量快乐的多巴胺。

心情愉悦了,这个夏便也度好了。

《5》

小暑最难捱的是酷暑,而暑热的对立面,恰巧是清凉。

天越热,暑越燥,越适宜喝自带清凉意的高山白茶。

清冽的山泉,流经层层山岩过滤,能带有来自岩层深处的清凉。掬起一捧清泉,能明显感受到泉水的温度沁凉。

哪怕三伏天的暑热再盛,亦无损分毫。

喝高山白茶,茶汤的清凉感与先天产区息息相关——因为湿光水汽土条件优秀的缘故,高山茶园产出来的白茶,先天内质丰沛。

茶氨酸、多糖、胶质物、单糖、可溶性蛋白等含量更丰富。

明明自己喝入口的是热茶,温度起码在四、五十度,高于体温,高于室温。但入喉那一瞬,却拥有咽下山泉水的丝丝清凉与沁爽。

及至咽下,取而代之的却是持久回甘、持久生津、绵绵清凉。

骄阳当空,浮云吹去。

暑天饮茶,无事安宁。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半两钱

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