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道州何氏藏印》中的印章隐藏着哪些神秘秘密?

08-01

《道州何氏藏印》中的印章隐藏着哪些神秘秘密?

《道州何氏藏印》是清周鑾詒拓輯何伯原藏印,一八八六年嶽色堂鈐印本。此譜或 因其名“道州何氏”而被誤認爲是何紹基所藏,或因該年周鑾詒、周詵詒昆仲亦曾合輯 《共墨齋藏古璽印譜》,遂有將二譜混同者。本文是在《道州何氏藏印》的基礎上盡可 能吸收學術界相關研究成果,對文字進行釋文、斷代和分類。

《道州何氏藏印》是清周鑾詒拓輯何伯原藏印,一八八六年嶽色堂鈐印本。
此譜或 因其名“道州何氏”而被誤認爲是何紹基所藏,或因該年周鑾詒、周詵詒昆仲亦曾合輯 《共墨齋藏古璽印譜》,遂有將二譜混同者。
本文是在《道州何氏藏印》的基礎上盡可 能吸收學術界相關研究成果,對文字進行釋文、斷代和分類。



一、相關背景介紹

《道州何氏藏印》,又名《印董》《永明嶽色堂印董》,清周鑾詒拓輯何伯原藏印, 一八八六年嶽色堂鈐印本
此譜或因其名“道州何氏”而被誤認爲是何紹基所藏,或因 該年周鑾詒、周詵詒昆仲亦曾合輯《共墨齋藏古璽印譜》,遂有將二譜混同者。
從第十冊封面周氏所題看來,此譜應當是周鑾詒至湖南長沙絡星田(疑“落星田”)邸舍所拓, 因是借印所拓,冊次、題名皆爲手書,所拓印數較少,故此譜外界所知極少。
周叔弢先 生舊藏,后捐獻給了天津圖書館。
天津圖書館選所藏珍稀印譜二十一種一百五十六冊,中州古籍出版社二零一九年五月出版《中國圖書館藏珍稀印譜叢刊·天津圖書館卷》, 其中包括《道州何氏藏印》。


《道州何氏藏印》十冊未分卷,共三百八十八頁。
譜高23.5釐米,寬14釐米,每冊封面都標明冊數和每冊所收印章朝代。
第一冊封面右下有朱文印:“史臣司藝”,封面 內頁有朱文印:“裦忠旌孝之家”及白文印:“永明周鑾詒印信長壽”,兩枚應均爲周鑾詒用印。
第一冊爲先秦官私璽印,二冊爲漢至六朝官印,三冊爲漢至六朝官印(附道家印),四冊爲秦漢之際私印,五、六、七、八、九冊爲漢至六朝私印,十冊唐宋至明官印(附雜印),共

印四百方,無釋文,未做著録。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由於《道州何氏藏印》拓印數量極少,外界一直所知甚少,近年來重新出版才逐漸 被世人所熟知。
因此在這之前學術界基本沒有專門關於此書的研究,大多是在研究漢印 文字或魏晉南北朝篆文時作爲參考材料略有提及,如李鵬輝《漢印文字資料整理與相關問題研究》(安徽大學博士論文,2017年),汪靜怡《魏晉南北朝篆文研究》(吉林大學 碩士論文,2013年)。
但是關於印譜和璽印文字的研究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早自宋代金 石學的興起到1949年以來方興未艾的印譜及古璽研究,對古璽和印文的考釋研究一直不斷深入。
因此,我們決定從印學類相關研究(包括宋至建國前的各類印譜和關於這些 印譜的研究、印史等方面)和古璽文字相關研究(包括印文釋讀、文字研究和璽印本身 研究)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印學類相關研究宋代金石學興盛,從中國印史上第一本印譜——宋代楊克一的《集古印格》開始, 各類印譜相繼出現,據說宋代宣和年間,宋朝政府官修《宣和印史》[ 10] 。
私人著録有夏 叔顏《古印譜》、姜夔《姜氏集古印譜》、王俅《嘯堂集古録》等。
然而除王俅的《嘯堂 集古録》外,今均不傳。

元代,趙孟頫有《印史》;吳叡有《吳孟思印譜》又稱《漢晉印章圖録》;楊遵也有 《印譜》(四冊)。

明代較爲可靠的印譜有:顧從德的《集古印譜》(又稱《印藪》),此書編于隆慶五年(1571),自此,後世開始使用原印來鈐蓋印譜,對當時印人及後來的印學流派都產 生了極大影響。
明代使用原印拓的還有萬曆二十八年(1600)范大澈的《范氏集古印譜》; 萬曆三十六年(1608)郭昌宗的《松談閣印史》等。



入清以來,好古金石者甚眾,尤其是乾嘉學派興盛之後,相關論著更加豐富,如: 周詵詒、周鑾詒昆仲合著的《共墨齋藏古璽印譜》;程從龍的《程荔江印譜》;汪啟淑的 《飛鴻堂秦漢印存》(十冊)、《古璽印譜録》;吳雲的《兩壘軒印考漫存》、《二百蘭亭齋 古銅印存》;王懿榮的《海上精舍印存》;吳大澂的《千鉨齋古鉨選》《十六金符齋印存》; 陳漢第的《伏廬藏印》;羅振玉的《赫連泉館古印存》;黃濬的《尊古齋金石集拓——尊 古齋金石集》;黃賓虹的《賓虹草堂藏古璽印(十六冊)》《賓虹藏印》、《賓虹集古印存 (四冊)》;顧榮木的《鶴盧印存》;還有日本的太田孝太郎的《楓園集古印譜》等。
清代對古璽印著録及研究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是陳介祺,他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學家、收藏家、書畫家,集鑒古、藏古、傳古、釋古爲一身的晚清金石學家的傑出代表,他的主要著作 有《十鐘山房印舉》《萬印樓藏印》《萬印樓印譜》《簠齋古印集》等。
此外還有很多印 譜,涵蓋了從戰國到唐宋各個時期的璽印,這裡不一一列舉。.



二、古璽文字相關研究

在現代,璽印文字研究已經成爲古文字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越來越多關於璽印 方面的學術論著開始出現,其中包括古璽著録和璽印文字研究兩大類。

(1)古璽著録

新中國成立后,除了各大期刊雜誌上散見的新出土璽印外,還有一些國內外文博、 高校等研究機構出版的藏印印譜和私人印譜。
施謝捷的博士論文《古璽彙考》附録部分有“輯集古璽印印譜知見目録”,對2005年之前的古璽著録作了專門說明。
[1]2005年之後又有很多璽印著録方面的書籍,如:陳瑞江的《新見漢印集萃》;施謝捷的《新見古 代玉印選》《新見古代玉印選續》;蘇州博物館編《蘇州博物館藏璽印》;天津博物館編 《天津博物館藏璽印》;王臻編著的《鐵齋藏古璽印》;吳硯君先生的《盛世璽印録》《盛 世璽印録續壹》《盛世璽印録續貳》《倚石山房藏戰國古璽》;許靜洪,許雲華主編《陝 北歷史文化博物館藏璽印封泥選》;許雄志的《鑒印山房藏古璽印菁華》;葉燿才編《簠 齋藏玉印譜》;藝文類聚金石書畫館編《秦印三百品》;張小東主編的《戎壹軒藏三晉古 璽》;鄭珉中主編的《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璽印》;周建亞的《甘露堂藏戰國箴 言璽》;周曉陸主編的《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全三冊)》;莊新興的《漢晉南北朝印 風(全三冊)等等。
日本學者也有不少關於中國古璽印的整理和研究,比如菅原石盧的《中國古璽印集 萃》《鴨雄綠齋藏中國古璽印精選》;遠藤疆的《古璽印菁華》;尾崎蒼石、和田廣幸的 《匋鉨室藏古璽印選》等。



(2)璽印文字研究

①理論研究

1959年,李學勤先生在《戰國題銘概述》裡首次按地域指出古璽特點。
此後,很多學者開始從國别角度對璽印進行考釋與研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馬國權的《古璽文字初探》(1980年中國古文字學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進行了關於古璽印的理論研究。
羅福頤的《古璽印概論》(文物出版社,1981年)以所舉實物爲主,通過文字、印紐等 方面判斷時代。
後羅福頤、王人聰的《印章概述》(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2年。
按: 最先是1963年三聯書店出版)對歷代璽印的形制、材質、紐制等進行了分析。


[2]1995 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曹錦炎《古璽通論》,2017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又出《古璽通論(修訂本)》,對於古璽的時代、形制、文字特色、分域特點等進行了較爲全面的闡述。
199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葉其峰的《古璽印與古璽印鑒定》,對歷代官私印、箴言吉語印、肖形印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近年來還有汪怡君的《漢代璽印文字研究》(花木蘭出版社,2011年);趙平安的《秦西漢印章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等著作對漢印作了相關研究。
還有一些碩博論文,如石繼承《漢印研究二題》(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15年);李鵬輝《漢印文字資料整理與相關問題研究》(安徽大學博士論文,2017年)等,也有古璽相關的理論研究



②文字考釋對古璽的考證,始於清代。
光緒九年(1883),吳大澂按《說文解字》體例始一終 亥編撰《說文古籀補》,初刻本收3500馀字,后又增補重刻。
雖然這是一部以金文爲主 的字書,但是爲古璽文字的系統整理奠定了基礎。
1930年羅福頤編纂的《古璽文字徵》

(與《漢印文字徵》合爲一書)正式出版,是第一部古璽文字專書,標誌著古璽研究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
1958年,吳樸堂整理的《賓虹草堂璽印釋文》出版,這是第一部以 考釋古璽文字爲主的專著,對後來古文字學界研究古璽文字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之後,有不少關於古璽文字的考釋文章,如:朱德熙、裘錫圭的《戰國文字研究(六種)》(考古學報1972年第1期)解決了一些疑難字。
1980年裘錫圭在《考古學報》1980 年第3期發表了《戰國文字中的“市”》一文,該文結合多種古文字材料,考釋出“市”在不同地區的構型特點。
八十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大家對古璽中的文字進行考釋,如:李家浩《戰國時代的“冢”字》(《語言學論叢》1981年第7期);吳振武《〈古璽文 編〉校訂》(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84年。
2011年1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曹錦炎《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4期);徐寶貴《戰國古 璽文字考釋五則》(《松遼學刊》1988年第2期);石志廉《戰國古璽文字考釋十一種》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9年第13、14期);徐在國《古璽文字八釋》(《吉林大學 古籍所建所十五週年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信士”璽跋》(《古漢語 研究》1998年第4期)、《戰國官璽考釋三則》(《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3期);白於藍 《古璽文字考釋(四篇)》(《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3期)等。
2002年肖毅完成其博士論文《古璽文字研究》,之後又出版《古璽文分域研究》;施謝捷的《古璽彙考》(安徽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陳光田的《戰國璽印分域研究》(嶽麓書社,2009年); 劉建峰也有《戰國璽印文字分域構形研究》(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等等,都對古璽文字做了一些研究。


近年來還有不少碩士論文對古璽文字考釋、分域進行研究。

還有很多關於古璽文字研究及考釋的著作、文章,這裡不一一列舉。
通過對學術史 的梳理,我們發現關於璽印文字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不少已經相當成熟,因此我們需要 參考已有的材料,主要是《湖南博物館藏古璽印集》《湖南古代璽印》等,對《道州何 氏藏印》進行釋文及相關問題研究。

三、研究目的及意義 1.研究對象及目的

本文以《道州何氏藏印》爲研究對象,擬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1)釋文。
對《道州何氏藏印》中所收璽印給出釋文。

(2)斷代。
對《道州何氏藏印》中所收璽印進行斷代。

(3)分類。
對《道州何氏藏印》中所收璽印進行分類。

2.研究意義

首先,發掘《道州何氏藏印》在文字學及印學上的價值。

《道州何氏藏印》自問世以來,外界一直所知甚少,其中一些印文可以與學術界已 知的印文進行對照:比如“部曲將印”在《吉林大學藏古璽印選》中屢見。
[1]可以利用 現在可見更多的材料改正之前鈐印時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0106的“”(璽)的倒印現象)。
我們旨在通過文字、職官名、地理名、姓氏信息等多角度對《道州何氏藏印》 逐冊進行分析,盡力弄清璽印的形制流傳,發掘此譜在學術上的價值,客觀展示其在文 字學及印學上的地位。
其次,有利於《說文解字》及篆文研究。



小篆的形體規範經過秦代的系統整理逐漸穩定下來,但到了漢代,小篆由於各種原 因逐漸被隸書所取代,退出了通行文字的舞台。
但是在碑刻、璽印一類的器物中仍然廣 泛使用,並且在形體上也出現了很多的變化。
《道州何氏藏印》主要是漢至六朝的篆文 印文,對於研究篆文的發展規律提供了新材料。
立足于漢至唐宋明的篆文璽印,不僅能 夠幫助梳理篆文的發展使用脈絡,更有利於完整呈現篆文體系,進一步把握其文字特點, 爲今後廣大民眾、學者研究學習提供方便。

最後,把握文字演變規律,爲古文字學史,特别是古文字字書編纂提供更加豐富的材料。



《道州何氏藏印》印文內容從先秦到唐宋明,時間跨度大,字體以篆文爲主,能有效把握篆文發展演變規律。
對此譜印文進行釋文考釋,可以分析文字形變等特點,爲今後 古文字學字書編纂提供便利。

结语
人們對於古璽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清末民初,人們才基本上確定

了古璽的文字和時代,尤其是在1883年吳大澂撰《說文古籀補》,爲古璽文字的系統整

理奠定了基礎。因此,《道州何氏藏印》在古璽理論和材料嚴重匱乏的時代,對所收四 百方印進行了簡單的斷代分類,並按年代進行編冊,十分難得。尤其是對於先秦印和兩 漢官印的判定和選擇基本正確,雖然存在不少問題,但是結合當時的研究情況來看,周 鑾詒的學術造詣還是不容置疑的。

橄榄核雕

椰壳椰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