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孟子》深度解读:143万章上4篇非君子言论(西瓜视频同步文本)

09-30

《孟子》深度解读:143万章上4篇非君子言论(西瓜视频同步文本)

9.4此非君子之言

9.4[原文]

咸丘蒙①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②?”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③。《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④’。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⑤’。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⑥。”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⑦。《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⑧,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⑨?”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⑩。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⑪。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⑫。以意逆志是为得之⑬。如以辞而已矣⑭,《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⑮,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⑯。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⑰。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⑱。《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⑲。《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⑳。”


9.4[通释]

咸丘蒙问道:“传言说‘道德品行极高尚的人君主不能让他来做臣属,父亲不能让他来做儿子;舜面向南来称王,尧率领诸侯面向北来朝拜他,瞽瞍也面向北来朝拜他;舜见到朝拜的瞽瞍,他的面容显现出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天下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啦’——不知道这些传言是真的吗?”

孟子答道:“不是。这不是君子传出来的话,是齐国东部山野之人传出来的话,实际是尧年老了才让舜代理政务。《尧典》说‘经过了二十八年尧才去世,百姓们就像死了父母,三年时间全天下停止了各种娱乐活动’。孔子说‘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百姓不会有两个天子’,舜继承尧做了天子后,又率天下诸侯为尧服了三年的丧,这实际是先后有两个天子。”

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我已经能领会了。《诗经》说‘全天下的土地没有哪里不是天子的,沿着土地的边界没有谁不是天子的臣民的’。既然舜已经成为天子了,冒昧地问瞽瞍不是臣民是怎么回事?”

孟子说:“这是诗中的话,实际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因为舜对天下的事务操劳才不能奉养父母。说的是这些事没有什么不是天子的事情,只是我做天子的要多劳了。所以解说诗歌的人不用文字字面的意思曲解直接的意思,也不用直接意思曲解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凭借意义推测出要表达的意思这才是把握了诗歌的本质。如果简单的用直接的意思来解释的话,《云汉》这首诗说的‘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谁存留下来’。相信了这话那就是周朝没有留存下来的人了。孝子最值得骄傲的没有什么比尊奉双亲再大的了,尊奉双亲最值得骄傲的没有什么比用天下来奉养双亲再大的了。作为天子的父亲是尊贵中最值得骄傲的尊贵,以天下奉养双亲是最值得骄傲的奉养。《诗经》说‘永远宣扬孝道思想,孝道是人延续的原则’,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尚书》说‘舜恭敬地见瞽瞍,小心得战战兢兢,瞽瞍也就认可和顺了’,这就是所谓的做父亲的瞽瞍不能把舜当作儿子。”


9.4[注释]

①咸丘蒙:孟子弟子。咸丘,地名;蒙,名。

②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传言说“道德品行极高尚的人君王不能让他来做臣属,父亲不能让他来做儿子;舜面向南来称王,尧率领诸侯面向北来朝拜他,瞽瞍也面向北来朝拜他;舜见到朝拜的瞽瞍,他的面容显现出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天下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啦”——不知道这些传言是真的吗。语云,传言说。而,相当于“来”。臣,作动词,看作臣属,让……作臣属。南面,面朝南。帅,意思同“率”,率领。朝,朝拜。见瞽瞍,见到朝拜的瞽瞍。其,指舜。容,面容。有,表存现,显现出。蹙,音cù,因不安而皱眉的样子。“天下殆哉,岌岌乎”是倒装,实际是“天下岌岌乎殆哉”的意思。殆,危险。岌岌,音jí jí,形容事物已经到了危急的关头。此语,这些传言。诚然,真的。乎哉,助词连用,表示疑虑很深。

③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这不是君子传出来的话,是齐国东部山野之人传出来的话,实际是尧年老了才让舜代理政务。本复句由三个单句构成,三个单句均为判断句。非,不是。言、语,传出来的话。摄,使……代理。

④《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尧典》说“经过了二十八年尧才去世,百姓们就像死了父母,三年时间全天下停止了各种娱乐活动”。《尧典》,实为《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二十八年,指舜代行尧之位后二十八年。有,同“又”。放勋,尧的称号。徂落,死亡。徂,音cú。考妣,称已故的父母。遏密,抑制住。遏,止。密,使不发。八音,用匏、土、革、木、石、金、丝、竹八种材料制作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借指抑制娱乐活动。匏,音páo,类似葫芦的一种植物,称为匏瓜,可以制作成乐器。土,用黏土做成的吹奏的乐器,如笙(shēng)、埙(xūn)。革,用动物皮制作的乐器,如各种鼓。木,木制的乐器,如木鱼、梆子、拍板、祝和敔()。石,石类乐器,如磬。金,金属铸成的乐器,如钟、锣、钹、铙等。丝,弦类乐器,有琴、瑟、筝以及后来的胡琴、琵琶、小提琴、吉他等。竹,竹制乐器,主要是用竹管穿孔而制成,如笛和箫。

⑤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孔子说“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百姓不会有两个天子”。此语《礼记·曾子问》及《礼记·坊记》有见,其中“民”为“士”。无,不会有。

⑥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舜继承尧做了天子后,又率天下诸侯来为尧服了三年的丧,这实际是先后有两个天子。既为,继承做了……后。以为,来做,来为……服。是二天子矣,判断句。是,这,这实际是。

⑦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舜不以尧为臣我已经能领会了。之,放在“舜”与“不臣尧”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臣,以……为臣。闻命,领会的意思。

⑧《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说“全天下的土地没有哪里不是天子的,沿着土地的边界没有谁不是天子的臣民的”。此诗句出自《诗经·小雅·北山》,此诗的第二节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经·小雅·北山》本是讽刺周幽王的。率土之滨,循着土地的边界。率,循。滨,水边,即土地的边界。

⑨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既然舜已经成为天子了,冒昧地问瞽瞍不是臣民是怎么回事。而,既然。之,放在“瞽瞍”与“非臣”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非臣,不是臣民。

⑩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这是诗中的话,实际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因为舜对天下的事务操劳才不能奉养父母。是,此,这。诗,诗歌中的话。非,并非,并不是。是之谓,谓是,宾语前置短语,宾语“是”在助词“之”的作用下置于动词“谓”前。养,供养。

⑪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说这些没有什么不是天子的事情,只是我做天子的要多劳了。贤劳,多劳。

⑫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所以解说诗歌的人不用文字字面的意思曲解直接的意思,也不用直接意思曲解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说诗者,解释诗歌的人。以,因,用。文,字面的意思。害,曲解。辞,直接的意思。志,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⑬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凭借表面意义推测出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才是把握了诗歌的本质。以,根据,凭借。意,表面意义。逆,推测。志,内含意义。得,掌握,把握。之,指诗歌的本质。

⑭如以辞而已矣:如果简单的用直接的意思来解释的话。而已矣,助词连用,这里相当于“来……的话”。

⑮《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云汉》这首诗说的“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谁存留下来”。《云汉》,指《诗经·大雅·云汉》。余,剩下的。黎民,百姓。靡有,没有。孑遗,残存的。孑,音jié。

⑯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相信了这话那就是周朝没有留存下来的人了。信,相信。斯,这。遗民,留存下来的人。

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孝子最值得骄傲的没有什么比尊奉双亲再大的了,尊奉双亲最值得骄傲的没有什么比用天下来奉养双亲再大的了。至,极,最,最值得骄傲的。莫,没有什么。乎,于,比。尊亲,尊敬双亲。

⑱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作为天子的父亲是尊贵中最值得骄傲的尊贵,以天下奉养双亲是最值得骄傲的奉养。这是两个判断句。尊,尊贵。

⑲《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诗经》说“永远宣扬孝道思想,孝道是人延续的原则”,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永,永远。孝思,孝的念头,孝道思想。维,维系,延续,传承。则,原则。

⑳《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尚书》说“舜恭敬地见瞽瞍,小心得战战兢兢,瞽瞍也就认可和顺了”,这就是(所谓的)父亲不能把舜当作儿子。“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这几句出自梅颐伪古文《尚书·大禹谟》,原文为“负罪引慝,祇载见瞽瞍,夔夔斋慄,瞽亦允若”。祗,音zhī,恭敬。载,助词,通“哉”,作用同下文的“齐”。夔夔齐,戒惧的样子。齐,同“斋”,助词,……地。允,肯许,答应。若,同“诺”,顺应。栗,战战兢兢。是为,这就是。子,以……为子,把……当成儿子。


9.4[解读与点评]

“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这段文字整体表达一个意思。请注意,这一大段说的都是传言,“此语”是“这些话”。这些传言包括孔子说的“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用孟子的话说这些传言都不是真实的情况。梳理起来,关于传言一共有四问:一是“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这种说法成立吗,二是“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是真的吗,三是“舜见瞽瞍,其容有蹙”是真的吗,四是孔子对此说过“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吗。这四个问题相关联,都是针对舜的传言。

“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对“盛德之士”要高看一眼,像对待父母一样供奉,和颜悦色对待;不可呼来唤去。

咸丘蒙之问实际针对的是两个特例:一是舜主持政务时尧还健在,因此产生了舜面向南称王,尧率领诸侯面向北朝拜他的传言;二是舜主持政务时其父瞽瞍也健在,因此出现了瞽瞍也面向北朝拜他的传言。咸丘蒙以《诗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来证实瞽瞍也是舜臣。孟子就此提出《诗经》中的话并不是这个意思,并举《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来比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强调读诗文不可绝对化。的确,普遍的社会现象常常有例外,作为儿子的舜是不能让父亲做臣子的。舜是通过尧禅让居天子之位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儿子是天子,老子是平民的例外。

以往学者本东汉赵歧对《舜典》中的“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的解释,对“百姓如丧考妣”进行了繁琐考证,非得牵扯到“百官服丧”不可。其实这字面里只记载了百姓,没说百官。百姓都停止了娱乐活动,何况百官了!而且下文专门提到了“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也谈到了天子的百官中的诸侯,还何必多此一举呢!“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本出自《尚书·舜典》,孟子却误说成《尧典》,上古有限的文字资料都能记错,今天出现误记就很自然了。

从《孟子》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历史上出现的关于尧舜关系的“杂音”不是偶然的,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兴起,各种各样的传言也出来了,质疑历史,乃至歪曲否定历史的声音也出来了。读这些文字,我想到了《史记》在记载历史事件中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不深入研究某段历史,是发现不了问题的。《史记》关于先秦的历史记载舛讹百出,至少我在读《左传》《论语》《孟子》《礼记》时感觉到《史记》的问题多多。读这些文字,如果没有《论语》中孔子对尧舜禹的称道我都会有疑问。质疑历史,甚至校正某段历史无可非议;歪曲和完全否定某段历史是不可取的。从《论语》称道尧舜禹到孟子一再为尧舜禹正名,我从中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产生了这样的认识。

总感觉“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的描述有假,这瞽瞍是个盲人,靠的是感知,“夔夔齐栗”瞽瞍是看不到的,难怪会出现杂音。在回答万章之问时,孟子的话虽然肯定,但底气明显不足,其原因是孟子所本的关于瞽瞍的传闻是孤证,缺少有力的支撑。当然,有一点可以否定舜篡位之说:尧是在舜摄政28年后才“徂落”的。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合理质疑史料没错,套用《尽心下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是《诗经》中的话,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永言”就是“一直说”,“孝思”就是“孝的念头”“孝道思想”,“维”是“维系”,也就是“延续”“传承”,“则”是原则,是准则。合起来就是“要永远宣扬孝道思想,孝道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原则”。

黄龙玉是翡翠吗?

南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