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揭秘中国历史上使用的绿色玉料之谜

08-08

揭秘中国历史上使用的绿色玉料之谜

中国历史上采用的最早绿色的玉料是什么?

距今万年前,新文化时期晚期,在中国的疆域内就开始出现了玉器制作,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所选用的玉料大多为角闪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闪玉了。

新石器时期的玉璜,地方材质特征明显

大约在300多年前,也就是18世纪晚期以后,“辉玉”才成为中国人用玉的新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翡翠“,所以古玉中很少有翡翠的身影,这是跟它出现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辉玉“主要成分是钠和铝的矽酸盐,是在高压低温状态下形成的变质矿物,它跟和田玉相比,更加稀少和珍稀。

中国历史上所用的闪玉,来自于何处呢?

从含镁的钙质碳酸盐变质而成的白色或者青白色的闪玉,常有一些细腻温润的质感,尤其是在新疆的喀什到且末之间,长约1100多公里的昆仑山至阿尔金山山脉所蕴含的闪玉,世人俗称为和田玉。

因其色泽温润迷人,而负盛名。昆仑山脉的东端以延绵至青海境内所出的闪玉由于缺少冰川的水分和湿度,所产出的玉石透明度较高,但温润感略逊。

地方玉质的玉琮

除了青白色的闪玉之外,昆仑山也蕴藏着,有着超基性火成岩变质而成的碧绿色闪玉,但此山所含的碧玉比较细腻匀净。

甘肃临洮蕴藏的大量与和田玉外观相似的闪玉,但经常带有一大片糖玉或者一种像藻丝的灰黑色包裹体,临洮玉可能在距今4000年前后被大量的开采,是齐家文化先民主要的玉料之一。

根据考古和各地的考古挖掘遗址,发现在辽宁的岫岩,江苏的溧阳,甘肃的临洮等地的玉矿,可能是史前至历史早期,也就是距今七八千年前至3000多年前,玉料的主要供应原产地。

甘肃肃北马鬃山玉料可能开采于新文化新石器文化晚期至汉晋时期,也就是距今4000年至1700年之间。

齐家文化的玉璧

马衔山与马鬃山的玉料,都是角闪石,颜色都是以青白色系为主,外观类似于和田玉,但马衔山的玉料较常见大片的褐斑,以及藻丝般的黑色包裹物。

经过地质学家的观察和确定,确定判定在商代以前就有使用了和田玉的观点,在同一时期,甘肃临洮的玉料也被运送到中原使用,在狮子山汉墓中出土的许多玉料如今已经证实应该是马衔山的玉料。

考古的实物证明,大约在西周晚期以后色泽清亮温润的和田玉,经过西域通道逐步送运送到中原,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玉料。

春秋时代的管仲,战国时期的屈原、李斯都在其著作中提及产自于昆仑山一带的美玉,但是除了以浅色居多的和田玉之外,自战国开始从山东到安徽、湖北、湖南一大片楚文化的范围里,突然大量的采用了带细粒黑色包裹物碧绿色闪玉,制作祭祀或者殇葬用玉。

新石器时期的地方玉质玉璧

从出土的考古资料可以知道,这类玉料的作品,经常可宽达30公分左右,是否也是和田玉一代的碧昆山碧玉?还有待于地质学家的调查和研究。

虽然考古挖掘出许多目前无法确知的材料,这也与以前的研究主题相关,现在统称的和田玉,也就是昆仑山的闪玉输入中土的时间上限。

但是战国以后,昆仑山的闪玉已经成为中国历代玉器的主要材料,但还是以从河中捞捡的籽料为主。

战国时期的和田碧玉已经大量出现

某些资料显示,可能元代时期曾经开采过大同矿区的山料,但是大规模开采山料玉矿,还是在乾隆25年,也就是公元1760年以后,朝廷收复新疆地区以后才设立的官职机构和开采部门。

虽然目前的和田玉以白色、青白色、灰黑色为主,但是从十世纪中叶高居诲撰述的《于阗国行程录》,十七世纪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初谷应泰的《博物要览》都记载于阗,也就是现在的和田地区有白玉河、绿玉河,乌玉河。

可见昆仑山出产绿玉的年代也很长久,十四、十五世纪的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以及17世纪时北印度,蒙兀儿帝国玉器中颇多的此类绿色的闪玉制品。

到了清代盛世时,除了昆仑山的碧玉之外,天山玛纳斯碧玉也开采了,后者较前者更色泽不匀,长深浅绿色交杂,并包含有大量黑色的铁矿晶粒,不过乾隆皇帝并不细分,在御题诗中一并称作“和田绿玉”。

乾隆时期的和田碧玉统称为绿玉

从这些材料的使用和考证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材料的过程中,也是按照就近的属地原则。

同时尽量的将材料最大化的使用,不做丝毫的浪费,同时受物流和矿物和环境的交通环境限制,只要就近的玉料都想办法采用。

所以从最早的玉器使用当中可以看得出来,玉料的颜色并不是当时使用的主要原因,而是能达到这样标准质地的材料稀少所造成的。

那么随着现在科学矿物质的勘探和检测水平的提高,对各种古物当中出土的玉料材质有了更清晰的判定和诊断,对玉器在中原地区正式出现和使用的时间将会有更加详细的挖掘和介绍,也会让更多的人系统的了解真正的玉器采用时间。

妇好墓中出土的绿色玉器

本文由玉见沈华独家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其中部分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来源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告知!

蜜蜡石真假鉴别方法

莫桑钻回收价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