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草圣之谜:为何被称为三痴、五呆子?

02-23

草圣之谜:为何被称为三痴、五呆子?

文|梅桑榆

我从北京迁到南京定居,住地恰在当代草圣林散之故乡浦口区。既如此,当然要到林老故居参观,并关注他的人生经历。

我从网上得知,林散之早年称“林三痴”(痴迷于诗歌、书法、绘画),绰号“五呆子”。大概因排行老五而得名。说到学书,林老自言要“像呆子一样”临写古碑帖。此处所谓“呆”,并非呆傻,而是痴迷也、执著也、坚守也,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也。南京人所言之“呆”,我家乡人称作“愣”。做学问、搞艺术,非图谋做官、有捷径可走,须有一股一条路走到黑的“呆劲”或曰“愣劲”方可。否则只能浪得虚名或成为“半瓶醋”。

林散之之所以能成为当代草圣,不但因他才气过人,而且因他有着常人所不具的呆劲也。

我观当代书法界,投机取巧者甚众。许多号称“书法家”者,都要闹上十个八个耀眼的头衔,有世界级的,有国家级的,或号称“名家”,或号称“大师”。好像没有这些头衔,就不能称书法家,就没脸见人。而观其字,却不是没有脱去俗气,就是点画结构尚未过关,处于低层次的水平。有的人初学时或许临过几天帖,但后来忙于应酬、赶场子,早已不临帖。

说起临帖,有谦虚点的还说:“我有时看看古帖。”有的则声称“我没有时间”,或“我没有必要临帖”。有的豪气冲天,说:“古人那些帖子,不值得我临,我重在创新。”他所说的“创新”,其实是信笔胡画,可以与中学生的字媲美。

有的人学写字没几天,便大写草书,如赵孟頫所言“随俗交绕,不合古法”,却沾沾自喜,“朝学执笔,暮夸其能”。有的则走上丑书一路,其字不但丑怪,而且污人眼目,难以辨认。

书法如此,写作亦然。盖写作,乃求诸己之事业,有的人却偏偏要求诸人。长年不读书,乃至文字还未搞通顺,错别字满纸,就写中篇、写长篇,以为只要有高人提携,编辑扶植,就可以成为作家、大作家。于是整天忙着求人扶植提携,拉关系走后门。求人帮忙,何惧丢脸?请客送礼,不惜重金。结果作品倒是发了几篇,但水平仍然是原来的水平。甚至老本吃光,越写越差也不愿充电。

有的则成了开会专业户。而今五花八门的笔会甚多,有的人逢会必赶,即使是车旅费自理,也要参与其间。以为和名家、编辑混个脸熟,就可以出名,就可以广发作品。

有的人甚至靠着几篇平庸之作,混入这个协会、那个联谊会的领导层,并且大搞阴谋,争权夺利,削尖脑袋,硬要闹个头目干干,自以为如此便可以在业界呼风唤雨、称王称霸。孰不知,自己水平没提高一丁点儿,不但耗费了不少银两,而且在同行中丢尽了脸。

一言以蔽之,无论搞书法还是搞写作,都要有一股“呆劲”或曰“愣劲”。投机取巧,只能得一时小利,唬外行之人,或自欺欺人。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树化玉的作用和功效

银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