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品鉴网

汉代铜镜中的神话世界:一窥古代文化的瑰丽奇景

12-26

汉代铜镜中的神话世界:一窥古代文化的瑰丽奇景

以文说物——汉代铜镜里的神话世界

作者:夏璐


齐家文化晚期七角星纹铜镜

在玻璃镜传入中国之前,青铜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我国古代的镜子多为铜制,所以称为铜镜,也叫青铜照子。镜子的正面可以鉴容貌,正衣冠,反面多饰以精美的图案、花纹,或是寓意吉祥的铭文。铜镜源于生活,内涵丰富,既能从中品味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鉴古论今,又可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愉悦身心。铜镜丰富的图案、铭文、纹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时代特征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中国自古就有黄帝铸镜的传说。《轩辕黄帝传》中记载:“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铜镜的历史可上溯至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于1975年和1976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墓和青海贵南县尕马台25号墓发掘出了两面铜镜。齐家坪出土的是一面素镜,尕马台出土的是一面七角星纹镜。齐家文化属于原始社会末期,是铜石并用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也就是说,我国至少在四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铜镜了。

铜镜的起源


铜鉴

至于铜镜的起源,目前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定论。有学者认为铜镜是由一种盛水的器皿“鉴”演变而来。古人看到水面可以倒映出物体,受到启发,用铜盆盛水映照妆容。随着工艺技术的提高,铜镜的出现,取代了铜鉴的映像功能。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和生活器具的变化,使得很多种类的青铜器走向衰落,并逐渐消失,而铜镜因其独有的实用价值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使用范围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一种青铜器。

现在我们看到的铜镜,主要出土于墓葬,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有关。古人将铜镜与逝者一起安葬,除了希望逝者可以在阴间继续使用生前喜爱的物品,还有一个用途就是驱邪避恶。汉代铜镜上常有“辟不祥”的铭文,就是有力的证据。汉代铜镜是汉代实用铜器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产品,被誉为空前绝后的工艺品。而汉镜之所以被后世所看重,除了它精美的铸造工艺,还因其纹饰内容广泛,构图奇巧,囊括了天上人间的两重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汉代神仙方术盛行,因此汉代的艺术作品普遍以升仙作为题材,而铜镜表现得尤为突出。除了大量运用以四神为主的珍禽异兽,汉代铜镜更多的便是表现以西王母为主的神仙世界。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显著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和东汉中期。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出土地点也很广泛。与春秋战国时的铜镜相比较,汉镜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很大发展。汉镜逐渐加大加厚,纹饰取材广泛,神话故事在汉镜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四神、瑞兽、禽鸟、神仙人物,这些别开生面的图案成为铜镜的主题纹饰,涌现出许多精美的上乘之作。


汉镜中的神话世界

笔者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在长期的文物整理工作中,接触到了大量的西汉铜镜,折服于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绝伦的铜镜铸造工艺。在此选取其中的佼佼者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起走进汉镜中的神话世界。



西汉新莽尚方铭四神规矩纹铜镜直径20.5cm,厚0.4cm,重0.83千克,1978年于邹城中心店镇赵庄村出土。

此镜饰有四神、“TLV”规矩纹以及青鸟、独角兽、蟾蜍等,纹饰繁复,刻画细致入微。外区饰有铭文:“尚方治镜佳且好,苍龙白虎辟除道,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如介石之国保”。

四神规矩镜是西汉末期特别是新莽时期最主要的铜镜类型。规矩纹是指镜纹用规则的T、L、V形装饰,也称为博局纹。四神,也被称为四灵、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们代表了鸟兽鱼虫等万物生灵,在汉族文化中有驱邪、避灾、祈福的作用,是我国传统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在铜镜制作中也有广泛应用。四神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是古代神话中象征着方位的四方之神。四神文化的广为流传,源于战国时期五行学说的盛行,而天人合一、五行学说到了西汉初期,已经在学术界占据了统治地位。四神“镇四方,避不祥”的守护神职能更加为人们所重视,并被赋予了更高的神性。秦汉时期四神与春、夏、秋、冬四季,青、白、赤、黑四色相配,已被当时的文献如《淮南子》、《史记》等书系统记载,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思想体系。西汉铜镜中的四神主题纹饰构思精巧,生动活泼,青龙腾空,白虎昂首,朱雀展翅,玄武则是龟和蛇的合体,寓意长寿。四神形象简洁明快呼之欲出。是汉镜中的经典纹饰。

规矩镜是汉代最神秘的铜镜。这种镜子流行于西汉末年至东汉中期,它整齐严谨的布局,神秘莫测的“TLV”符号,复杂神奇的纹饰,使许多古镜学者和收藏家为之倾倒。“一方规矩镜,不惜掷千金”,真实反映了人们对于这种铜镜的痴迷。对于规矩镜,人们最感兴趣的是“TLV”这三个符号的来源和寓意。有的认为TLV符号来源于古代的占星盘,有的认为来源于日冕。而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TLV符号象征古代中国的宇宙观。镜钮代表宇宙中心,钮座外的方格表示大地,圆形的镜子代表天,整个镜子背面的纹饰代表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T象征四方之间,V象征四海,L象征着防止恶魔进入大地的门。以此来祈求自己与宇宙一起,周而复始,长生不老。尽管这些猜测很难找出更多的证据来加以佐证,但它恰恰说明规矩镜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等待着我们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另外,在规矩镜铭文中常出现的“尚方”是汉代专为皇家打造御用物品的机构,汉代很多精美的铜镜都出自于此。但是随着铜镜的普及使用,即使不是尚方制作的,也经常使用“尚方”铭。


东汉西王母铭文铜镜 直径13.2cm,厚0.7cm,重0.4千克。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西王母是掌管不死药、主刑杀之大权的上古女神。《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相传西王母住在西北塞外昆仑山上,《山海经》中将她描述为“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在汉代时成为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长生不老理念也符合道教所宣扬的对长生的追求。艺术是社会现实的投射,经过秦朝末年和两汉时期的社会动荡,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对于长生的渴望愈演愈烈。这是社会大环境下的主流思想,也直接体现在了铜镜的纹饰艺术创作上。



东汉神人走兽画像铭文铜镜 直径16.2cm,厚0.8cm,重0.5千克,1963年出土于邹城峄山镇照山庄。

这面铜镜饰有浮雕羽人及神兽图像。两个羽人相对侧跪,头戴发冠,身着长袍,手中持杵,下为高足臼。羽人左右分别饰有青龙和白虎,和羽人相对的是四蹄腾空,做奔驰状的神鹿,极富动感。左龙右虎和神鹿的图案是东汉时通用的样式。

铜镜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羽人相对侧跪,执杵捣药的形象。汉代常见玉兔捣药的形象,羽人捣药并不多见。在神话中,玉兔经常陪伴西王母或是嫦娥出现,负责捣长生不老的仙药。玉兔的形象温顺善良,又能制作仙药,因此,铜镜中饰以玉兔捣药的图案,寄托着古人保平安,希望长生不老的愿望。羽人是汉族神话中的飞仙,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称为“羽民”。道教将道士称为羽士,将成仙称为羽化登仙。羽人因身有羽翼,轻盈能飞,被古人视为不死的同义。


铜镜作为一种实用性的青铜生活用具,和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礼器、兵器等青铜器几乎同时出现。但是在其他青铜器早已因为种种原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汉代,铜镜因其独有的光彩,在汉代得到普及并达到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铜镜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特别是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青铜铸造工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审 核:李 莉

编辑:孙方方

转载于邹城文博

玉壶春瓶拍卖成交记录

茶宠是什么,茶宠有什么作用